|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您的位置: 首页 -> 词典 -> 拖曳式空中发射系统
1) towed air-launch system
拖曳式空中发射系统
2) aerotow
['ɛərətəu]
空中拖曳
3) towing system
拖曳系统
1.
A towing system for ocean profiling multiparameter measurement;
用于海洋多参数剖面测量的拖曳系统
2.
The influences of towline on dynamic stability of vehicle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simplified longitudinal small disturbance equation of towing system.
采用简化的拖曳系统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计算分析了拖缆对拖曳系统中飞行器纵向扰动运动模态的影响。
4) towed system
拖曳系统
1.
Calculation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cable and the towedbody in the towed system;
拖曳系统计算中拖缆与拖体的耦合计算
2.
Underwater towed system is increasingly apply marine research,ocean monitor with to survey device under water field such as being military extensively,it has a special use i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marin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随着探测仪器的不断发展,对于拖曳系统的运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3.
The flight performance of a towed system is the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system s feasibility.
拖曳系统的飞行性能是评价拖曳系统可行性的一项基本内容,而要求解拖曳系统的飞行性能,则必须解决拖曳系统中运载器的航迹控制问题。
5) dragging system
拖曳系统
1.
It also discusses design of rolling transportation and dragging system,with a real rolling-dragging system.
介绍了港口装卸设备整机滚装运输的优点及门座起重机整机滚装运输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详细分析了门座起重机滚装设计过程及整机滚装拖曳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提出并重点论述了一种有效的滚装拖曳系统,提高了滚装设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It especially introduces the rolling technics design,track system design and rolling-dragging system design of portal crane.
针对港口装卸设备整机滚装运输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指出门座起重机滚装设计过程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重点介绍了门机滚装工艺设计、轨道系统设计及滚装拖曳系统设计;同时,介绍了滚装系统仿真优化设计过程。
6) TASS:towed array surveillance system
拖曳式阵列监视系统
补充资料:Zdf89式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德国研制成功的“小红帽”反坦克导弹登上战争舞台后,反坦克导弹就以射程远、精度高和威力大而备受世人的青睐,迅速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主力军,风头一举盖过反坦克火炮而跃居坦克杀手榜之首。我国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先后研制和装备部队多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并且将多种反坦克导弹装在机动平台上,使导弹的反坦克杀伤力与车辆平台的高机动性和高防护性强强联合,组成更新意义上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其中,zdf89式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研制代号为wxlz602)是我军众多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我军现役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 采用四联装炮塔式武器站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样车 一、坦克杀手也需要披上厚厚的“装甲” 我军于上世纪70年代初装备“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结束了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箭筒与敌坦克单打独斗的历史。但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属目视瞄准、目视跟踪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精度低,威力小。为改变我军反坦克导弹的落后状况,我国于1970年开始研制目视瞄准、半自动跟踪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该型导弹无论在威力和精度上,都已接近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但仍属于步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其致命的弱点是机动能力差,射手暴露,生存能力低。为解决导弹的机动性问题,我国有关部门于1980年10月决定研制以越野汽车和装甲车底盘为基础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某科研单位很快于1983年推出采用越野汽车底盘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并于1987年装备部队,后来又发展了北京吉普底盘的轮式导弹发射车。这两款发射车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导弹机动的问题,但车上的发射装置较为简单,特别是没有装甲防护。 与此同时,1980年10月,北方某研究所也接受了反坦克导弹上车的研制任务。经过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员认为,履带式装甲车辆防护性能好,越野机动能力强,是反坦克导弹的理想武器平台,因此,大胆提出了采用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和液压升降发射装置的总体方案。这一方案得到认可后,该所很快于1982年12月研制出1辆单管升降式发射车论证样车。样车经长距离行驶试验和导弹的多次发射试验,证明“红箭”8导弹搬上装甲车辆是可行的。为进一步提高发射车的技术性能,1984年3月,该所决定将原来的单管升降式武器站改为四联装炮塔式武器站,并于1985年11月研制出1辆样车。样车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试验,证明方案是可行的。至此,“红箭”8导弹搬上装甲车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利剑出鞘 1986年5月,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确定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为国庆四十周年国庆受阅装备,同时,会议也认可了炮塔式武器站的方案,并决定改用性能更为先进的第二代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即89式装甲输送车)底盘。此后,总参装甲兵部考虑到便于部队使用和维修,于同年7月提出武器站由炮塔式改为升降式。经过军方与兵器工业部门的反复协商,最后敲定了四联装整体液压升降式武器站的发射车总体方案。随后,科研人员全面展开发射车的结构设计,并于1987年10月试制出1辆初样车。样车经过带弹行驶试验和实弹发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2月,初样车运到东北寒区,重点进行液压升降、带弹行驶及导弹发射的环境适应性等多项试验。根据初样车试验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改进了设计,于1988年4月试制出2辆正样车,并正式提交给军方进行设计定型试验。2辆正样车经过温区、热区和寒区的全面试验,以及中国某兵器试验中心的行驶试验、导弹飞行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等,证明发射车的主要性能指标满足战术技术指标和部队使用要求。1990年3月,该型发射车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同年7月批准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zdf89式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