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一维冻结土体
1)  one-dimensional freezing soil body
一维冻结土体
1.
Fractal optimization of frost heave curve on one-dimensional freezing soil body;
一维冻结土体冻胀曲线的分形优化
2)  one-dimensional closed freezing
一维封闭冻结
3)  the frozen strength of soil
土体冻结强度
4)  soil freezing
土壤冻结
1.
In order to search the effect of soil freezing on heat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s in cold zone,develops a heat transfer model of soil around ground heat exchangers taking soil freezing into consideration,and solves the freezing phase change problem by apparent heat capacity method.
为了探讨寒冷地区土壤冻结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土壤冻结的地埋管周围土壤传热模型,并利用显热容法对冻结相变问题进行了处理。
2.
Based on the numerical calculus of soil freezing and the apparent heat capacity method, completely and partly implicit difference schemes of the heat transfer equation were deduc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variable space step.
针对土壤冻结过程的数值分析,基于显热容法用有限差分法构造出热传导方程变空间步长的半隐格式和全隐格式。
3.
Based on the basic equations of simultaneous soil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during soil freezing, the coupled equation of moisture and heat is deduced.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模拟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且在计算中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不需要在冻结区引入冰的阻抗系数的概念,较好地改进了已有的数值模拟,为模拟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冻结过程创造了条件。
5)  frozen clay
冻结粘土
1.
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 of negative temperat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strength of frozen clay was analyzed.
以取自华东某地的深部粘土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高围压下冻结粘土的应力-应变行为与单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行为的异同,并讨论了围压和温度对冻结粘土强度的作用。
2.
The impact toughness and the uneven extent of destroyed sample are the practical indexes of impact properties of frozen clay.
以冻结粘土为试样,利用摆锤式冲击试验仪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冲击能量的带缺口的冲击实验,利用凿测器进行了冻土凿碎比能试验。
3.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wave velocities of frozen clays are measured by UVM-2 ultrasonic instrument and 500 kHz broadband ultrasonic transducer at the temperature of -1℃,-3℃,-5℃,-7℃,-10℃,-12℃,-15℃,-17℃and -18℃.
用UVM-2型声波仪和500 kHz宽带超声换能器实测了在-1℃,-3℃,-5℃,-7℃,-10℃,-12℃,-15℃,-17℃及-18℃等9个不同温度下冻结粘土的纵、横波速,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结粘上的纵、横波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温度从0℃降至-4℃时,波速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波速增加减慢。
6)  frozen silt
冻结粉土
1.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frozen silt with layered structure under loading vertical and parallel to ice layer with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
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分别垂直和平行冰层对层状构造冻结粉土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2种不同加载方向对层状构造冻结粉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2.
To explore specimen shape effect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rozen silt,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was respectively performed on frozen silt in cylindrical and cubic shapes at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分别对圆柱体和正方体冻结粉土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抗压强度及破坏应变。
3.
Creep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frozen silt (loess) under dynamic loadi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5Hz at -5℃.
对冻结粉土在不同围压下进行了振动蠕变试验,振动频率为5Hz,试样温度为-5℃试验发现蠕变破坏时间及最小蠕变率随围压的变化具有极值,并据此提出了最大强度临界围压的概念,而破坏应变则与围压基本无关,其蠕变破坏准则与静载下的破坏准则具有相同形式。
补充资料:土和土体
      在工程上通常把地壳表层所有松散堆积物都称为土。它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及气体(气相)组成的三相分散体系,土颗粒间的联结强度大大低于颗粒本身的强度。而土体则往往是指岩土工程中具有一定体积的土层或若干土层的综合体。土体与工程上应用的其他材料不同,其特点是:①无明确的边界条件,常假设为半无限体;②在很多情况下为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甚至是非线性的;③土的性质随环境和时间而变化。土体是在自然条件下的产物,在其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及其现在所处的埋藏条件,均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故自然界的土是复杂多变的。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时,通常要从土的成因、成分和结构出发,对土在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下的性状变化作出定量的评价,即把地质学的方法与数学、力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以认识土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土的成因和分类  按其堆积条件可分为三大类:残积土、沉积土及人工填土。成因相同的土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及分布规律。因而具有相近的工程性质。①残积土。地表岩石经过强烈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风化作用,并经成土作用残留在原地(或有很少移动)而组成的土。它受气候(气温、雨量)、时间、母岩类型、地形、植被情况、排水条件、细菌活动等影响而变化。②沉积土。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经过一定地质营力(风、水、冰、重力等)的搬运,在特定环境下沉积而形成的土。在搬运过程中对土粒有冲撞、破碎、磨蚀、切割或溶解作用,使土粒的形状和大小不断改变;而分选作用,使在一定环境下沉积的土层在成分或土粒的大小方面形成有规律的组合。沉积的原因很多,例如水在运动中流速变缓、溶解度降低、电介质作用等都可导致沉积作用。沉积土按地质营力及沉积环境分:冲积土、 洪积土、 海积土、湖积土、冰积土、风积土、坡积土等。③人工填土。人工填筑的土。按其形成及物质组成分:杂填土、冲填土和素填土(压实填土)。
  
  土的成分  指颗粒、水溶液和气体等成分。土的颗粒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类物质组成。目前,对有机质的研究尚少。无机质土颗粒一般是岩石碎块、碎屑或单矿物颗粒。单矿物颗粒有: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如粘土矿物、三氧化二铝、次生二氧化硅、水溶盐等)和有机盐类。土的颗粒成分按土粒大小即粒度划分为若干粒组,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粒组划分方法,中国采用的粒组划分见表。
  
  
  
    土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各种腐殖质,它属于易分解的非晶质,因此它的存在对于土的各种工程性质都是不利的。土中的水通常都溶解有各种盐类,所以它实质上是电介质溶液。它与土粒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这种作用对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极大。土中的气体的成分与大气成分不同,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为大气的6~7倍)和较少的氧气。有的土中还含有甲烷及重烃等气体。
  
  土的组织结构  从广义上反映土的物质组成的空间分布或相互依存关系。包括:①土的组织。指土粒、粒团和孔隙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和空间排列。②土的结构。指土的组织与土粒间联结特征之综合表现。③土的构造。指同一成因的土体中,不同矿物成分或不同结构部分的相互排列特性,如微层理、裂隙、包含物等特征。根据土的结构特性,可以判别土的成因和所经受的环境变化,并评定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变化。
  
  土的工程分类  为了正确地评价土的工程性质,以便选择设计参数和施工处理方案,必须对土进行工程分类。从现有的工程分类来看,分类的法则及指标并不统一。可作为分类依据的有:①土的成因及地质年代。②土的粒度成分(主要用于粗颗粒土)。③土的稠度界限(主要用于细粒粘性土,如按塑性指数分类)。④土的结构特征和联结强度。⑤土的力学性质。⑥有机质含量等。
  
  根据解决工程问题的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国际上为了划分土的类别曾制订了许多分类标准,比较通用的是美国"统一分类法"。1952年提出的土的统一分类法是以A.卡萨格兰德1942年的分类为基础,于1969年修订为正式规定。它的分类体系是:①按有机质含量把土分为有机土和无机土。②对含有机质较少的土和无机土,按砂粒组和粉粒组的含量比例关系,分为粗粒土和细粒土。③对粗粒土按粒度及级配进一步划分土类。④对细粒土,按塑性指数和液限组成的塑性图进一步划分土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