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allel micro-manipulator
微操作并联机器人
1.
Unitary structure design of parallel micro-manipulator is proposed and its characteristic and design principle are described.
提出了微操作并联机器人的一体化结构设计,论述了一体化结构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分析了正交结构微操作并联机器人机构特性,给出了微操作并联机器人一体化结构设计步骤,以正交结构6-PSS微操作并联机器人一体化结构为例讨论了其工艺性,最后给出了其它正交结构微操作并联机器人一体化结构。
2)  micromanipulator
微操纵器
3)  Micromanipulation
显微操作
1.
Approach on micromanipulation technology of human Demodex;
人体蠕形螨显微操作分离技术的探讨
2.
Discussion about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Micromanipulation Of Mouse;
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显微操作问题的探讨
3.
The paper tells the method to make micromanipulation tool for nuclear trarnsplantation and process of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本文阐述了核移植显微操作工具的制备及显微操作的各个环节,对核移植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
4)  Micromanipulation
微操纵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 Biography, the optical tweezers technology based on mechanical effect of micro-beam laser becomes an effective tool for life science and nanometer tech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 micromanipulation.
随着激光生物学的发展,以激光微束的动力学效应为基础的光镊技术逐渐成为生命技术、纳米技术等微操纵研究领域的有力工具。
2.
The optical tweezers based on radiation pressure of laser micro-beam is aneffective tool for biology and nanometer tech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micromanipulation.
以激光微束辐射压力为基础的光镊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微操纵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工具。
5)  micromanipulator
微操纵仪
1.
The operating principle,the perform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 micromanipulator system(MMS) setup in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介绍了配置在扫描电镜(SEM)中的微操纵仪(MMS)的操作原理、性能及应用。
6)  micromanipulation
微操作
1.
New micromanipulation-oriented combined micro-gripper;
面向微操作的组合式微夹持器
2.
Design of micromanipulation instrument for bio-microdissection;
生物显微切割微操作仪的设计与研制
3.
A Calibration Method of Micromanipulation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微操作系统标定方法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并联机床虚拟产品设计系统及基本框架研究
  摘 要:在分析并联机床发展现状与设计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虚拟制造技术,提出并联机床虚拟产品设计系统,分析了其工程应用价值,并初步构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该系统框架包括机构概念设计与运动学设计、整机组合设计与动力学设计、作业过程仿真与作业性能分析三个平台,将为并联机床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用户提供良好的数字化集成环境。

    关键词:并联机床;虚拟轴机床;虚拟设计;虚拟制造



0 引言


    并联机床(Parallel Machine Tool,PMT)又称并联运动学机器(Parallel Kinematics Machines,PKMs)或虚(拟)轴机床(virtual axis machine tool),是基于空间并联机构的新型数控加工设备。90年代初,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推出了多种并联机床商业化样机,引起了世界制造业的轰动,被誉为“机床结构的重大革命”、“21世纪的新一代数控加工设备”\[1,2\] 。


    由于PMT推出时间较短,在并联机床设计方法、设计理论、设计环境、研究手段、用户认同及相关支持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并联机床的研究、设计和开发,无法适应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并联机床产业化要求。针对设计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虚拟制造技术,本文提出并联机床虚拟产品设计系统,并初步给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基本结构。


1 并联机床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1 并联机床的多样化结构


    从并联机构的驱动方式上,可将并联机床分为内副驱动、外副驱动及内外副混合驱动三大类;根据并联机床机构的支链配置,可将并联机床分为纯并联型、串并联型、并串联型三种;根据末端执行器运动自由度的数目还可分为6自由度、5自由度、4自由度和3自由度并联机床等\[3\]。


    以Stewart平台为基本构型的各类并联机床,包括美国Giddings & Lewis公司的VARIAX数控机床\[4\]、英国Geodetic公司的Hexapods加工中心\[1,5\]、清华大学VAMT1Y型虚拟轴机床原型样机及美国Ingersoll公司、俄罗斯Lapic joint-stock公司并联机床样机等均属于内副驱动类;而日本丰田公司的丰田工机\[6\],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六滑块机床,韩国SENA TE公司的ECLIPSE等则属于外副驱动类。标准的Stewart平台即为纯并联结构,而采用2自由度主轴头的Geodetic机床,即为典型的混联结构\[1,5\]。不同自由度的并联机床也均有一些样机或产品问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