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东西方文化
1.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bout face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东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
2.
The novel differentiates itself from the previous immigrant writing by a manifestation of her unusual reflection o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天望》以新移民荣微云出国后与欧洲某国青年弗来得结婚后的矛盾、苦闷、出走又回归的情节为贯串线,显示了作家对东西方文化的非同寻常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大大超越了在此之前的新移民文学。
3.
From the view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work creatively for an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从发展眼光看,必须努力融合创新东西方文化。
3) east-west culture
东西方文化
1.
However,the influence of east-west culture resource is also a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ts education.
在韩国的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东西方文化资源的影响又是促进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2.
As was stated above, Pamuk created the characters and fully demonstrates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East-West Culture in Turkey.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致力于表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土耳其的历史和现实为创作蓝本,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4)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东西方文化
1.
However, the snake s cultural connota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it s usage is different as well.
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赋予蛇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关用法也是琳琅满目。
2.
This paper studies proxemics in terms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and points out functions of spac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对空间语言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空间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并重新对东方、西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5) Oriental and Western cultures
东西方文化
1.
The author view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iental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and considered that i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iental and western cultures that essentially causes the failure of Wushu to become an Olympic event.
从体育的一般表现形式、科学的角度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
补充资料:东西方关系
泛指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和以美国为盟主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的东西方关系的核心是苏联同美国的关系,美苏两个具有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大国,互相对峙,进行军备竞赛,在一个时期曾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之一,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局势。
东西方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对立和斗争,最早可追溯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时,但具有全球意义的东西方关系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形成。战后,美国利用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推行旨在称霸世界的实力政策,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建立军事集团,联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抗。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由此在国际政治舞台和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处于全面对立状态,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大致经历了冷战、缓和等发展阶段。
40年代末~6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禁运、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针锋相对进行斗争,东西方关系处于严重对抗状态。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国尼克松政府提出对抗的时代已经过去,对话的时期来临,主张同苏联建立新的关系。西欧诸国,特别是法国和联邦德国都在寻求同苏联和东欧国家"改善"关系的途径。苏联也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作为对外政策的"长期战略",企图用和平的手段达到推进"世界革命进程"的目的。东西方关系逐步进入缓和时期,各国领导人频繁进行互访。出于各自的需要,互相间达成了许多协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欧洲形成的现有边界,发展了相互间经济贸易与合作关系,增加了人员的交往,举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裁军谈判。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汙,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使已经缓和的东西方关系又急剧恶化。80年代初起,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推行新的遏制政策,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提出针对苏联的战略防御计划,加强军备竞赛,并按北约的"双重决定",在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部署新式中程导弹。苏联则采取坚决的反措施,增加在东欧的核力量。军备竞赛甚至发展到争夺太空优势。美国提出由西方国家参加的"星球大战"计划,法国提出由西方国家参加的"尤里卡计划";苏联东欧国家则提出"东方的尤里卡计划"。
东西方在冷战、军备竞赛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开展了尖锐的斗争。西方国家组织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和限制对东方国家的贸易,禁止向它们出口先进和尖端技术,继续实行禁运、封锁、经济制裁等敌视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则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西方国家对抗。
在东西方关系长期对峙中,自1959年Н.С.赫鲁晓夫同D.D.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起,美苏两国历届首脑曾进行过多次会晤。这些双边接触对打破双方的僵持局面,增进相互了解起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根本立场的分歧,东西方关系未能根本缓和。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内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对外政策进行了"战略调整",主动要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西欧国家和日本从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也要求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政治和经济关系,主张在不损害安全利益的前提下,降低东西方、尤其是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水平,并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对话。东西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在这期间,东西方各国政府首脑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举行了"中欧裁军谈判"、"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以及美苏之间的双边裁军谈判,双方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等裁减军备的协定。1988年6月欧洲共同体与经互会建立正式关系,1990年11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签订协议,限制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宣布不再互相为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局势的急剧变化和苏联国内局势的巨大变化,美苏关系的对峙状态逐步消失。1991年4月,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全部军事机构,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同年12月,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东西方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对立和斗争,最早可追溯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时,但具有全球意义的东西方关系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形成。战后,美国利用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推行旨在称霸世界的实力政策,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建立军事集团,联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抗。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由此在国际政治舞台和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处于全面对立状态,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大致经历了冷战、缓和等发展阶段。
40年代末~6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禁运、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针锋相对进行斗争,东西方关系处于严重对抗状态。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国尼克松政府提出对抗的时代已经过去,对话的时期来临,主张同苏联建立新的关系。西欧诸国,特别是法国和联邦德国都在寻求同苏联和东欧国家"改善"关系的途径。苏联也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作为对外政策的"长期战略",企图用和平的手段达到推进"世界革命进程"的目的。东西方关系逐步进入缓和时期,各国领导人频繁进行互访。出于各自的需要,互相间达成了许多协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欧洲形成的现有边界,发展了相互间经济贸易与合作关系,增加了人员的交往,举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裁军谈判。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汙,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使已经缓和的东西方关系又急剧恶化。80年代初起,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推行新的遏制政策,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提出针对苏联的战略防御计划,加强军备竞赛,并按北约的"双重决定",在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部署新式中程导弹。苏联则采取坚决的反措施,增加在东欧的核力量。军备竞赛甚至发展到争夺太空优势。美国提出由西方国家参加的"星球大战"计划,法国提出由西方国家参加的"尤里卡计划";苏联东欧国家则提出"东方的尤里卡计划"。
东西方在冷战、军备竞赛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开展了尖锐的斗争。西方国家组织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和限制对东方国家的贸易,禁止向它们出口先进和尖端技术,继续实行禁运、封锁、经济制裁等敌视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则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西方国家对抗。
在东西方关系长期对峙中,自1959年Н.С.赫鲁晓夫同D.D.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起,美苏两国历届首脑曾进行过多次会晤。这些双边接触对打破双方的僵持局面,增进相互了解起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根本立场的分歧,东西方关系未能根本缓和。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内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对外政策进行了"战略调整",主动要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西欧国家和日本从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也要求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政治和经济关系,主张在不损害安全利益的前提下,降低东西方、尤其是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水平,并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对话。东西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在这期间,东西方各国政府首脑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举行了"中欧裁军谈判"、"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以及美苏之间的双边裁军谈判,双方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等裁减军备的协定。1988年6月欧洲共同体与经互会建立正式关系,1990年11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签订协议,限制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宣布不再互相为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局势的急剧变化和苏联国内局势的巨大变化,美苏关系的对峙状态逐步消失。1991年4月,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全部军事机构,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同年12月,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