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动力源
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基本有两种运动那就是自转与公转。可是在199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宋晓东博士和paul richards发现了地球内核差速旋转的惊人的地震学证据。地球内核以约每年1度 (或1.1度) 的差速旋转速率相对于地幔向东旋转,估计自1900年到1996年的96年间,内核已旋转了1/4圈多。大约每300-400年,内核就要相对地幔和地壳多转一圈。在内核赤道面上,内核自转速率与地壳自转速率的差,相当于数量级约为20km/a的线速率,这一线速率要比大陆板块运动的线速率的最大值 (20cm/a)快10万倍。这一发现对于地球磁场的起源,倒转,以及地球演化的诸多问题意义重大[1]。
我们在研究地球动力时必须与天体运动相结合。不考虑天体运动就会走天文学“地心说”片面性的老路。天文学界用了四百多年的艰苦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才证实了日心说。现在我们发现的许多地球之谜(如地球磁场逆转,大洋洋脊生成,青藏高原隆起,超高压变质岩折返之迷,生物灭绝,地壳磁场分布紊乱,南极有煤层,沧海变桑田,地震发生,海底扩张,大陆版快漂移的动力,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大峡谷和大海沟的形成,地球自转不匀速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地壳受日 月引潮力的影响下,在有磁场的地心上作有23.5度(地轴倾斜度)的调心式旋转(地球不是刚体象一个生鸡蛋存在着相对地心丢转)。每当丢了8转左右时,就使地壳在地心上形成南北大调位。调位的结果就产生了上述的许多地球之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地球自转使地球是一个椭圆使地壳表面有不同弧度。改变弧度就是来回曲折的的过程,从而使版块漂移获得动力。这许多的地球之迷都共同指向一个焦点,这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了。这就充分说明了小质量的地壳受日 月的引潮力的作用下,必然在有磁场的地心上作调心式的旋转运动,这种运动也使地球的大气候有寒暖纪的交替变化。
我们对工业用的轴承都不陌生,它主要有三部分组成。1,里壁 2,滚珠 3,外壁。我们把轴承的里壁镶嵌在旋转的轴上,在外壁不固定时,经过一定的时间我们发现轴承的外壁也与里壁同步旋转。当我们用手触摸轴承的外壁时,外壁就开始减速。我们的地球基本也分为三部分1,地核 2,地幔 3,地壳。我们的地球从诞生以来,大质量的地核通过地幔带动小质量的地壳与地核同步匀的速旋转。这与上面所说的轴承运动有些相似之处。只是轴承的里,外壁有滚道轨迹的控制作用,只能作同轴旋转。而我们的地球则不同,地核与地壳没有滚道轨迹的控制作用,地壳与地核可作万向的同球心运动。因地轴的倾斜,当地壳受的外力(日月引潮力)与其地核的旋转不垂直时,地壳在地核上的旋转不但在经度上产生丢转,而且在纬度上也产生有23.5(地轴的倾斜度)度角的斜向运动。这种有23.5度角的斜向运动,使地球的两个极点缓慢的以渐开线的形式向对方弦转换位(也就是岁差与章动)。导致地壳南北极的大调个(n,s极互换)。当遇上地壳上的火山爆发也就记录了地壳在地核上磁场相应的位置,大西洋的磁异常就是这种n,s极换位造成的。经过几亿年的这种运动,也就呈现出我们钻探地壳岩芯磁场逆转的现象。地壳上的剩磁场与地核的磁场因地壳调个的原因,它们之间的磁场有时相抵消,有时相叠加,旋转到相抵消时也就是地球磁场在减弱。所以现在地球磁场在减弱就是这种地壳弦运动[2]造成的。
地壳的这种弦运动使大陆板块漂移获得动力,使地球磁场逆转,使南极有煤的生成条件,使非洲有冰川期,使我国南方有冰臼的形成。使我们生活的地壳上有了寒期与暖期的交替变化并制造了许多地球上的不解之谜。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离心力所致。当地球赤道上的某两点旋转到地球的两极,两极的海拔将升高,两极的冰川范围将扩大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