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紫叶小檗红色素
1)  red pigment of B.thunbegii var.atropurpurea
紫叶小檗红色素
2)  Purple leaf barberry
紫叶小檗
1.
This essay studied the extraction of red pigment that was obtained by aqueous extraction from the purple leaf barberry (B.
对紫叶小檗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紫叶小檗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色
2.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natural pigment from the fruit shell of purple leaf barberry.
本文研究了从紫叶小檗果皮中提取橙红色素时,浸提剂种类、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剂pH值及不同比例的紫叶小檗果皮(g):浸提剂(ml)对紫叶小檗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3.
The effects of metal ion on stability of natural red pigment which extracted fromthe fruits of purple leaf barberry [B.
本文报道了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紫叶小檗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  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红叶小檗
1.
Study on Techniques of Cuttage by Epicormic Branch of 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红叶小檗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4)  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
日本红叶小檗
1.
The article deal with the experiment and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d pigment of 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
本文报道日本红叶小檗(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chenault)叶片中红色素系列研究(一)──稳定性试验。
5)  purplish red pigment
紫红色素
1.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purplish red pigment from Solanum nigrum with resins;
用树脂法提取龙葵果紫红色素的研究
2.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purplish red pigment from Solanum nigrum;
戈壁野生龙葵果紫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6)  heliotrope new shoot
红紫色芽叶
1.
To provide theoretic bas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heliotrope new shoots of tea trees,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ew shoots including the contents of polyphenal,amino acid,flavone and the components of catechin were studied.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
补充资料:紫叶小檗
紫叶小檗介绍 紫叶小檗 (Berberisthunbergii cv.Atropur) 科属:
小檗科 小檗属

别名:


形态特征:
高度0.5-1(M),叶常年紫红,秋果红色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华北,西北,长江流域地区,中性,耐寒,要求阳光时,叶色方呈紫红色

繁殖与栽培:
一、播种时间:北京平原地区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二、土壤准备:在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作垄或作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三、作垄及作床:紫叶小檗可采用高床育苗及宽垄育苗,尤其是在容易引起土壤板结的壤土及粘土上更是如此。在沙壤土上可以采用低床可平床育苗。先作高床。高床的规格:长×宽×高=(10-15)×(1-1.2)×(0.2-0.25)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作床前应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为一致。然后作宽垄,宽垄的规格为长×宽×高=(10-15)×0.4×0.3米,垄间距30厘米,作垄时做到:大小一致,平直,土块破碎,整齐美观。然后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的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3天至5天喷洒1:100的氟乐灵,可减少杂草滋生。四、种子处理  主要是种子的消毒及催芽工作,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方法是:把紫叶小檗种子浸泡在5%的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按种子与河少的体积比为1:3混合均匀。然后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小于1.5米的地方,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后放置通气秆(用4至6根玉米秆作成),在把种子与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盖5厘米的河沙,再覆盖5厘米的黄土即可。随时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一般情况下,北京平原地区3月下旬催芽后,10天至15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五、播种要点  1.垄播。用播种小镐在垄的两侧各开出宽深各5厘米的播种沟。开沟时做到深浅一致,大小相等,端直。撒种时要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覆土厚度为3至5厘米较合适。覆土后用镇压机镇或踩实,通过侧方灌溉灌一次透水。2.高闲播种  在做好的高床上,均匀撒种,种子间距1至1.5厘米。覆土厚度2厘米。覆土后喷雾,灌透水。六、播种苗管理  1.松土除草:播种后如杂草大量滋生,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清除杂草,除草时应做到“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则。松土厚度2至3厘米。2.施肥灌溉:当苗高3至5厘米时进行土壤,复合肥每亩用量10至15千克即可。依土壤墒情及时灌溉。  3.病虫防治:紫叶小檗苗期,要注意苗木立枯病的预防,通过提早播种、高垄育苗、土壤消毒、种子发芽出土时每隔10天喷洒5%的多菌灵(连续喷洒三次)等措施,可以得到较好的预防。其他病虫害较少,未见危害发生。4.苗木防寒:在入冬前的11月中旬灌冻水,然后埋土防寒。  通过以上措施,紫叶小檗当年苗高可达20至25厘米,壮苗率达80%以上。虽然通过播种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出苗率,但播种后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即播种出苗后苗木叶片不全是紫色的,也有绿色的,大小也有差异。因此,选择纯种紫叶小檗种子至关重要。

应用:
庭院观赏、丛植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