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阿魏蘑菇
1)  pleurotas sapidus
阿魏蘑菇
1.
Study on Proliferous Effect of the Extract of Apricot Polysaccharides and Pleurotas sapidus o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影响的观察
2.
BACKGROUND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leurotas sapidus(PS) extract on function of 5-fluorouracil(5-Fu) in chemotherapy.
背景与目的:研究阿魏蘑菇(pleurotassapidus,PS)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3.
Results Experimental study of MTT and H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pleurotas sapidus on inducing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目的 探讨新疆阿魏蘑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其抗肿瘤机制。
2)  Pleurotas sapidus
新疆阿魏蘑菇
1.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Pleurotas sapidus on 4 kinds of tumor cell lines(Q 3,MGC 803, Hela, SPC A 1) an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目的 : 探讨新疆阿魏蘑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成分。
3)  Pleurotus nebrodensis
白阿魏蘑
1.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in China;
我国白阿魏蘑的驯化与栽培
4)  P.ferulae
阿魏蘑
1.
Study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and Peptone on the Mycelium Growth of P.ferulae and P.eryngii;
葡萄糖、蛋白胨对阿魏蘑、杏鲍菇菌丝影响试验
5)  Pleurotus ferulae Lenzi
阿魏菇
1.
The Manufacture of Pleurotus ferulae Lenzi Functional Beverage;
阿魏菇功能饮料制做工艺研究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on production of polysaccharide and mycelial growth of Pleurotus ferulae Lenzi;
不同碳源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量及多糖产量的影响
3.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pleurotus ferulae lenzi by low energy ions implantation;
离子束诱变阿魏菇胞内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6)  Pleurotus Ferulae
阿魏菇
1.
Research of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leurotus Ferulae;
阿魏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的研究
2.
Study 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Pleurotus ferulae Lanzi;
阿魏菇工厂化栽培及常遇问题解决办法
3.
Th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Protein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Pleurotus ferulae Lanzi and P.eryngii var.nebrodensis;
阿魏菇与白灵菇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补充资料: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AlfredLotharWegener)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柏林~1930年11月2日,格陵兰,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鲁夫雷多·魏格纳”,简称“魏格纳”,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说创立者。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学及气象学,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并曾经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军并两度负伤。他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1912年出版《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曾三次前往格陵兰进行极地上层大气及冰河学的研究探险活动,并曾在北纬77度的冰上连续渡过两个冬天。1930年11月,在一次前往格陵兰的探险中死亡,享年50岁。后人為纪念他,月球及火星上有以他命名的陨石坑,小行星29227也是以他為名的。

主要经历

1905~1906年在林登堡航空气象台工作,1906~1908年参加丹麦探险队,1912~1917年参加科赫-格林贝格探险队,去格陵兰考察。1919年任汉堡海洋气象台理论气象学部主任兼汉堡大学教授,1924年任格拉茨大学教授。1929年率探险队第三次去格陵兰考察,并在该岛三千米高地上建立了考察站,1930年11月在归途中于格陵兰遇难身亡。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1912年提出关于地壳运动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说——“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轮郭非常相似等资料,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是漂浮于硅镁层之上的,并设想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盘古大陆),在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后来,特别是在中生代末期,盘古大陆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破裂成若干块,在硅镁层上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今日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但这一假说却难以解释某些大问题,如大陆移动的原动力、深源地震、造山构造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