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uperficial lobe paratidectomy
腮腺浅叶切除术
4) Hepatectomy
[英][,hepə'tektəmi] [美][,hɛpə'tɛktəmɪ]
肝叶切除术
1.
Applied anatomy of liver hanging maneuver in difficult hepatectomy;
绕肝提拉法在高难度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解剖
2.
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Perioperative Stage Cytokine and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y;
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
3.
Protective 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liver reperfusion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y;
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 Hepatolobectomy
肝叶切除术
1.
Influences of Combined General-Epidural Anesthesia upon Circulatory Function in Hepatolobectomy;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肝叶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
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 of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on the volume of blood loss,searching the optimal security value of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in hepatolobectomy.
目的:观察肝叶切除术中不同水平低中心静脉压对出血量的影响,寻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最佳低中心静脉压安全值。
3.
Hepatolobectomy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hepatolithiasis treatment.
本文概述了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基础和改变、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肝切除的技术要领、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总结了肝叶切除术较之其他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的肝组织增生-萎缩和肝内胆管癌等病变的发生率,具有肝门部胆管狭窄完全解除率高、结石清除率高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补充资料:叶浅予(1907~ )
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1907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少时喜爱书画及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1922年入杭州盐务中学,始作西画写生。1925年因家贫辍学,翌年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改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自1927年起,始作漫画,初为《上海漫画》作漫画,早期代表作为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该画以旧中国的市民代表人物王先生为主角,与另一代表人物小陈为搭档,演出讽喻当时社会世俗的一幕幕闹剧,被誉为"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1936年,为南京《朝报》作长篇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为《王先生》的续篇,一改《王先生》中角色的主客位置,让小陈晋身官场,王先生为衬托,演出了一场新官场现形记,以辛辣的画笔,披露了腐败官场的诸种丑态。这两部漫画显示了画家的敏捷才思和长于喜剧的故事结构及漫画的造型技巧,在形象描绘上,有西方漫画的影响,以钢笔勾线,略作渲染,简练明快,自成一格。
1937年,叶浅予任上海《救亡漫画》编委,兼漫画宣传队领队,在南京办街头抗日画展,后赴武汉、长沙、衡阳和桂林等地,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在香港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翌年在重庆作《战时重庆》速写百余幅,记抗日大后方社会形态。继作《明日中国》组画,寄托对胜利后的希望。1942年,作贵州苗区旅行写生,试以民间艺术和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寻求新的造型语言。翌年,访问印度,作印度风物速写,归国后画印度舞,举行旅印画展,是他由漫画向中国画创作的转折。抗战结束后,到西康藏族地区旅行写生,撰《打箭炉日记》,自作插图。1946年出访美洲,先后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翌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叶浅予的中国画,主要靠自学,曾一度从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如《贵州马帮图》、《苗家姑娘》、《凉山舞步》等。画风工细,有装饰味。50年代作《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兼作山水写生和花鸟小品及人物速写。60年代前后是他的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夏河之秋》、《在内蒙古草原上》等,表明了他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1978年作《富春山居新图》,展现了故乡富春山水的新貌。1981年作《长安怀古》组画,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和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叶浅予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出版画册多种及技法书《怎样画速写》等。
1937年,叶浅予任上海《救亡漫画》编委,兼漫画宣传队领队,在南京办街头抗日画展,后赴武汉、长沙、衡阳和桂林等地,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在香港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翌年在重庆作《战时重庆》速写百余幅,记抗日大后方社会形态。继作《明日中国》组画,寄托对胜利后的希望。1942年,作贵州苗区旅行写生,试以民间艺术和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寻求新的造型语言。翌年,访问印度,作印度风物速写,归国后画印度舞,举行旅印画展,是他由漫画向中国画创作的转折。抗战结束后,到西康藏族地区旅行写生,撰《打箭炉日记》,自作插图。1946年出访美洲,先后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翌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叶浅予的中国画,主要靠自学,曾一度从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如《贵州马帮图》、《苗家姑娘》、《凉山舞步》等。画风工细,有装饰味。50年代作《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兼作山水写生和花鸟小品及人物速写。60年代前后是他的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夏河之秋》、《在内蒙古草原上》等,表明了他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1978年作《富春山居新图》,展现了故乡富春山水的新貌。1981年作《长安怀古》组画,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和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叶浅予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出版画册多种及技法书《怎样画速写》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