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巷道泥石流
1)  roadway debris flow
巷道泥石流
1.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isaster of roadway debris flow, through analysis of many debris flow accident roadway record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o generalize their happening conditions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本文介绍了巷道泥石流这种新的地下工程灾害。
2)  tunnel in debris flow
泥石流隧道
1.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go through the large-scale debris flow s sedimentary region is the tunnel in debris flow.
泥石流隧道是道路通过大型泥石流沉积区的最为有效的型式。
3)  roads debris flow
道路泥石流
1.
Based on research and discussion,this paper presents engineering mod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untainous roads debris flows.
本文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了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的原则与模式。
4)  rock tunnel
岩石巷道
1.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coming of traditional explosion w;dge-shaped excavation in Da'anshan Mine, improve the rate of excavation and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s, a series of excavation shapes are applied and experimented in the rock tunnel excavate.
针对大安山煤矿传统的楔形掏槽爆破方式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在该矿进行新型掏槽实验研究,用以增加岩石巷道掘进效率和减少掘进爆破材料消耗。
2.
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rock tunneling slow constrain coal production sustainability issues, Through the design of blasting parameters,labor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means to achieve optimization of rock tunnel boring fast.
本文针对目前岩石巷道掘进速度慢,制约煤矿可持续性生产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爆破参数设计、劳动组织优化等手段实现岩石巷道快速掘进。
5)  rock drift
岩石巷道
1.
The problems of the low drivage speed in rock drifts and restricting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are studied.
针对目前岩石巷道掘进速度慢,制约煤矿可持续性生产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爆破参数设计、劳动组织优化等手段实现岩石巷道快速掘进。
6)  channel debris flow deposit
河道泥石流沉积
补充资料: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与暴雨泥石流相比,冰川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流动时间长等特征。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遭受冰川泥石流灾害,有的国家开展了防治研究。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