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old rolling strip
冷轧带钢
1.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d rolling strip surface wrinkles on the uncoiler,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 cold rolling strip on the uncoil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冷轧带钢钢卷在平整机上开卷时,带钢表面有时会出现横折印缺陷。
2.
In order to further raise the cold rolling strip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horten annealing treatment tim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nnealing process of hood type furnace and takes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annealing time,excess coefficient K and process atmosphere.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轧带钢产量,缩短退火时间,对罩式退火炉的退火工艺进行了分析,采取措施对退火时间、过剩系数K及过程气氛进行优化。
5) cold rolled strip steel
冷轧带钢
1.
Study of the surface cleanness of cold rolled strip steel;
冷轧带钢表面清洁度的研究
2.
The surfa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ld rolled strip steel is a complex problem involving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which many different causes of formation of surface defects are possible and the amount,level,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defects affect differently the surface quality.
冷轧带钢表面质量评价是一个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表面缺陷种类繁多,其成因复杂,与之相关的数量、等级、位置、分布特性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表面质量。
3.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BP neural network,the mechanical property for SPCC cold rolled strip steel products has been predicted,an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orthogonal experimen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C,Si,Mn,P,S,Al) and process parameter(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rolling speed),the prediction value for the network has been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off-line studying method as well.
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SPCC冷轧带钢产品力学性能并以现场得到的化学成分(C、Si、Mn、P、S、Al)和工艺参数(退火温度、轧制速度)正交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离线学习的方法得出网络的预报值。
6) Cold Rolling Strip
冷轧钢带
1.
This text do some analysis for cavity on cold rolling strip in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character.
对冷轧钢带轧制孔洞缺陷宏观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孔洞是由于基板中存在着聚集状夹杂缺陷导致基板不能连续变形所致,因此,要杜绝冷轧板中夹杂类孔洞缺陷还需从控制连铸浇注环节着手。
补充资料:带钢冷轧
冷轧带钢和薄板一般厚度为0.1~3mm,宽度为100~2000mm;均以热轧带钢或钢板为原料,在常温下经冷轧机轧制成材。冷轧带钢和薄板具有表面光洁、平整、尺寸精度高和机械性能好等优点,产品大多成卷,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经加工成涂层钢板出厂。成卷冷轧薄板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有利于后续加工。因此应用广泛,已逐渐取代同样厚度的热叠轧薄板(见薄板叠轧)。只有少量的特殊用途的冷轧合金钢板采取单片轧制。冷轧带钢和薄板的产量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钢材总产量的30%左右。钢种除普通碳钢外,还有硅钢、不锈钢和合金结构钢等(表1)。
1553年法国人布律列尔(Brulier)制成一台轧机,轧制造币用的金板和银板。最早的冷轧机是二辊式,以后采用工作辊辊径较小而刚性较大的四辊轧机。为了轧制更薄和更硬的带钢,又发展出工作辊辊径更小而刚性更大的六辊、十二辊、二十辊和偏八辊(M.K.W.式)等轧机。
单片轧制时没有张力,轧制的产品较厚(>1mm),速度较低(<2m/s),仅用于生产少量特殊用途的钢板。带钢和薄板的冷轧方式见图1。
冷轧带钢生产采用成卷轧制,使用张力卷取和开卷装置,速度高(达42m/s),道次压缩率大,板形平直。轧机有单机可逆式(图1 a、c)和连续式两种(图1b)。
单机架可逆式四辊冷轧机适合于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厚度 0.2mm以上的普通碳钢或低合金钢。轧制硅钢、不锈钢等高合金特殊钢多采用二十辊或偏八辊轧机。
连续式轧机由3~6个机架组成。机架数愈多,总压缩率愈大,产品厚度薄;轧制速度愈快,产量愈大;适用于产量大、品种规格少的普通碳钢汽车板、镀锌板、镀锡板等。
全连续冷轧带钢轧机 70年代已发展出少量全连续冷轧机(图2),带钢卷在进入轧机前,前一卷尾与后一卷头焊接,利用活套贮存足够的带钢,保证在焊接时轧机仍继续轧制。由计算机控制轧制过程,在动态中即可改变规格。轧后由飞剪切断、分卷。全连续轧机轧制每卷带钢时无需穿带和甩尾,节省了换卷间隙时间。全连续轧机每台年产量达 200万吨。消除了钢卷头尾厚度超出公差的废品,提高了带材轧制精度和收得率。
冷轧带钢轧机现状 1980年世界上的辊身长度大于860mm的带钢冷轧机共有466台,其中可逆式四辊轧机161台,可逆式多辊轧机108台,连续式轧机197台。中国有宽带钢冷轧机9台,其中可逆式四辊轧机4台,可逆式二十辊轧机3台,偏八辊轧机1台,连续式轧机1台。图3为武汉钢铁公司1978年建成的冷连轧机。表2是这台轧机主要性能规格。
冷轧带钢工艺流程 根据原料和产品的品种、规格,稍有差异,其一般流程见图4。
酸洗 用连续酸洗机组去除热轧带卷的表面氧化铁鳞。酸液过去用硫酸,现在多用盐酸。酸洗前先行焊接并卷,有的还经连续"黑退火"。酸洗后进行清洗、烘干和剪边、分卷。
冷轧 酸洗后的带坯在冷轧机上轧制到成品厚度,一般不经中间退火。五机架连轧机冷轧总压缩率一般为60~80%,主要轧制厚度0.3~3mm的汽车板、搪瓷板和镀锌板。六机架连轧机主要轧制厚度 0.15~0.5mm的镀锡薄板,冷轧总压缩率一般为70~90%。轧制中各机架(或道次)压下量分配根据轧机允许的压力、功率和速度,考虑到产量、质量等因素综合制定。
工艺润滑 起润滑和冷却作用。一般用冷却性能好的乳液,轧制薄或硬的金属时用润滑性能好的纯油润滑剂,例如轧制镀锡薄板或不锈钢用棕榈油等。
退火 目的在于消除冷轧加工硬化,使钢板再结晶软化,具有良好的塑性。退火方式有用罩式炉成卷退火和用连续炉退火。成卷退火分为紧卷退火和松卷退火;连续炉退火分为立式连续炉退火和卧式连续炉退火。炉内一般均通入保护气体。目前大多采用罩式炉退火,虽然处理周期长,但因炉子数量多,使用灵活,投资节省。连续炉退火产量大,其中卧式连续炉退火仅用于处理产量少的特殊钢,如硅钢的脱碳退火等。
平整 目的在于避免退火后的钢板在冲压时产生塑性失稳和提高钢板的质量(平整度和表面状况)。平整轧机有单机架可逆式和双机架两种,平整压缩率为0.5~4%。双机架平整轧机效率高,压缩率大,可同时兼作二次冷轧用,进一步轧薄钢板;如与五机架连轧机配合,可生产0.10~0.15mm的带卷。
镀层、剪切和包装 需镀层的钢板送镀锌、镀锡或有机涂层机组加工。
一般冷轧板于平整后剪切。有纵剪和横剪,纵剪是剪边或按需要的宽度分条,横剪是将带卷按需要长度切成单张板。剪切好的成品板带,经检查分类后,涂防锈油包装出厂。
带钢冷轧技术的主要进展 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生产率 主要为提高连轧机速度和单卷重量,轧制速度历年提高的情况见图5,单卷重量由50年代的20吨提高到70年代的40~60吨。由于采用高效率循环供油及轧机设备上的一些改进,1971年日本的一组六机架冷连轧机轧制速度可达2500m/min。为便于控制和保证质量,一般轧机实际速度仍为1500~1800m/min。在60年代后期开始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压下规程制定和轧机参数设定、调整,穿带和脱尾、上卷和卸卷、换辊等的自动化,提高了轧机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60年代后期普遍装设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70年代新建的轧机多采用响应速度快和精度高的液压AGC,使冷轧带材公差缩小到±0.005mm。在板形控制上普遍采用液压弯辊辊型调整装置,并发展出多种板形检测仪和多种辊型调整装置组成自动板型控制系统(见轧机弹性变形)。
缩短生产周期 关键在于使各工序连续化。1971年日本建立了第一台全连续轧机。80年代初,又建立连续酸洗与全连续轧机相衔接,连续退火线与连轧机等相联合的作业线。为缩短产品在各工序间的存放时间,加快生产周期,实现流程连续化,正在建立计算机计划、调度、设备诊断修理等系统。(见彩图)
参考书目
E.C.Larke,The Rolling of Strip,Sheet and Plate,2nd ed.,Chapman & Hall,London,1963.W. L. Roberts, Cold Rolling of Steel,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1978.
1553年法国人布律列尔(Brulier)制成一台轧机,轧制造币用的金板和银板。最早的冷轧机是二辊式,以后采用工作辊辊径较小而刚性较大的四辊轧机。为了轧制更薄和更硬的带钢,又发展出工作辊辊径更小而刚性更大的六辊、十二辊、二十辊和偏八辊(M.K.W.式)等轧机。
单片轧制时没有张力,轧制的产品较厚(>1mm),速度较低(<2m/s),仅用于生产少量特殊用途的钢板。带钢和薄板的冷轧方式见图1。
冷轧带钢生产采用成卷轧制,使用张力卷取和开卷装置,速度高(达42m/s),道次压缩率大,板形平直。轧机有单机可逆式(图1 a、c)和连续式两种(图1b)。
单机架可逆式四辊冷轧机适合于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厚度 0.2mm以上的普通碳钢或低合金钢。轧制硅钢、不锈钢等高合金特殊钢多采用二十辊或偏八辊轧机。
连续式轧机由3~6个机架组成。机架数愈多,总压缩率愈大,产品厚度薄;轧制速度愈快,产量愈大;适用于产量大、品种规格少的普通碳钢汽车板、镀锌板、镀锡板等。
全连续冷轧带钢轧机 70年代已发展出少量全连续冷轧机(图2),带钢卷在进入轧机前,前一卷尾与后一卷头焊接,利用活套贮存足够的带钢,保证在焊接时轧机仍继续轧制。由计算机控制轧制过程,在动态中即可改变规格。轧后由飞剪切断、分卷。全连续轧机轧制每卷带钢时无需穿带和甩尾,节省了换卷间隙时间。全连续轧机每台年产量达 200万吨。消除了钢卷头尾厚度超出公差的废品,提高了带材轧制精度和收得率。
冷轧带钢轧机现状 1980年世界上的辊身长度大于860mm的带钢冷轧机共有466台,其中可逆式四辊轧机161台,可逆式多辊轧机108台,连续式轧机197台。中国有宽带钢冷轧机9台,其中可逆式四辊轧机4台,可逆式二十辊轧机3台,偏八辊轧机1台,连续式轧机1台。图3为武汉钢铁公司1978年建成的冷连轧机。表2是这台轧机主要性能规格。
冷轧带钢工艺流程 根据原料和产品的品种、规格,稍有差异,其一般流程见图4。
酸洗 用连续酸洗机组去除热轧带卷的表面氧化铁鳞。酸液过去用硫酸,现在多用盐酸。酸洗前先行焊接并卷,有的还经连续"黑退火"。酸洗后进行清洗、烘干和剪边、分卷。
冷轧 酸洗后的带坯在冷轧机上轧制到成品厚度,一般不经中间退火。五机架连轧机冷轧总压缩率一般为60~80%,主要轧制厚度0.3~3mm的汽车板、搪瓷板和镀锌板。六机架连轧机主要轧制厚度 0.15~0.5mm的镀锡薄板,冷轧总压缩率一般为70~90%。轧制中各机架(或道次)压下量分配根据轧机允许的压力、功率和速度,考虑到产量、质量等因素综合制定。
工艺润滑 起润滑和冷却作用。一般用冷却性能好的乳液,轧制薄或硬的金属时用润滑性能好的纯油润滑剂,例如轧制镀锡薄板或不锈钢用棕榈油等。
退火 目的在于消除冷轧加工硬化,使钢板再结晶软化,具有良好的塑性。退火方式有用罩式炉成卷退火和用连续炉退火。成卷退火分为紧卷退火和松卷退火;连续炉退火分为立式连续炉退火和卧式连续炉退火。炉内一般均通入保护气体。目前大多采用罩式炉退火,虽然处理周期长,但因炉子数量多,使用灵活,投资节省。连续炉退火产量大,其中卧式连续炉退火仅用于处理产量少的特殊钢,如硅钢的脱碳退火等。
平整 目的在于避免退火后的钢板在冲压时产生塑性失稳和提高钢板的质量(平整度和表面状况)。平整轧机有单机架可逆式和双机架两种,平整压缩率为0.5~4%。双机架平整轧机效率高,压缩率大,可同时兼作二次冷轧用,进一步轧薄钢板;如与五机架连轧机配合,可生产0.10~0.15mm的带卷。
镀层、剪切和包装 需镀层的钢板送镀锌、镀锡或有机涂层机组加工。
一般冷轧板于平整后剪切。有纵剪和横剪,纵剪是剪边或按需要的宽度分条,横剪是将带卷按需要长度切成单张板。剪切好的成品板带,经检查分类后,涂防锈油包装出厂。
带钢冷轧技术的主要进展 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生产率 主要为提高连轧机速度和单卷重量,轧制速度历年提高的情况见图5,单卷重量由50年代的20吨提高到70年代的40~60吨。由于采用高效率循环供油及轧机设备上的一些改进,1971年日本的一组六机架冷连轧机轧制速度可达2500m/min。为便于控制和保证质量,一般轧机实际速度仍为1500~1800m/min。在60年代后期开始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压下规程制定和轧机参数设定、调整,穿带和脱尾、上卷和卸卷、换辊等的自动化,提高了轧机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60年代后期普遍装设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70年代新建的轧机多采用响应速度快和精度高的液压AGC,使冷轧带材公差缩小到±0.005mm。在板形控制上普遍采用液压弯辊辊型调整装置,并发展出多种板形检测仪和多种辊型调整装置组成自动板型控制系统(见轧机弹性变形)。
缩短生产周期 关键在于使各工序连续化。1971年日本建立了第一台全连续轧机。80年代初,又建立连续酸洗与全连续轧机相衔接,连续退火线与连轧机等相联合的作业线。为缩短产品在各工序间的存放时间,加快生产周期,实现流程连续化,正在建立计算机计划、调度、设备诊断修理等系统。(见彩图)
参考书目
E.C.Larke,The Rolling of Strip,Sheet and Plate,2nd ed.,Chapman & Hall,London,1963.W. L. Roberts, Cold Rolling of Steel,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