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enturial trip
世纪行
2) Centurial trip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华环保世纪行
3) Walking Alone at the Era of New Century
《世纪之交的独行》
1.
The Unbearable Autumn in Life——On the Poem Collection Walking Alone at the Era of New Century by JIN Xuequan;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秋——论金学泉的诗集《世纪之交的独行》
4) century
[英]['sentʃəri] [美]['sɛntʃərɪ]
世纪
1.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21st Century;
21世纪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
2.
The researcher predicted that comfortability, cleanness and safety would be the main tone of functional finish of the 21st century′s fabric.
预测了21世纪织物以舒适、清洁和安全为基调的功能整理。
3.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related energy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forecasts trend of worl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21st century.
在研究相关的能源资源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分析并预测了 2 1世纪世界内燃机的发展趋势。
5) 21st century
21世纪
1.
Discussions on key development fields of China's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early stage of 21st century;
21世纪前期我国煤炭科技重点发展领域探讨
2.
Steel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challenges to china's steel industry;
21世纪的钢铁工业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挑战
3.
Steel industry facing 21st century;
面向21世纪的钢铁工业
6) New century
新世纪
1.
Create“ Green” Culture in the New Century;
创造新世纪的绿色文化──写在千禧年之际
2.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refining industy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
跨入新世纪对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思考
3.
O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for the New Century;
浅议面向新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
补充资料:朱士行大师(约西元3世纪)
【朱士行大师(约西元3世纪)】
朱士行大师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平年中(二四九~二五三年)昙柯迦罗传来“僧祇戒本”,并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与在他以前仅仅以离俗为僧的有别。从这一点上,后人也将他当作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文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但“道行”的传译者理解不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时有捍格。他慨叹大乘里这样的要点竟译得不彻底,就发愿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甘露五年(二六〇年),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田。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生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二万余颂)。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到太康三年(二八二年)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二九一年)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朱士行本人终生留在西域,八十岁病故。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上看,朱士行可说是第一人。那时去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没有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达到了目的。他为法热忱可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中山的支和上(名字不详)使人到仓垣断绢誊写,取回中山之时,中山王和僧众具备幢幡,出城四十里迎接,可谓空前盛况。一时学者像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或者加以注疏,或者从事讲说,都借著「放光”来弘扬般若学说。
就因为朱士行求法故事动人,后人便伪托有“朱士行汉录”的经录著作。此录在隋初即已散失,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从当时所见几种南北朝时代经录里转引了二十五条,可看出它的特征是对汉代各译家的重要翻译都臆造了翻译年代,又有些译家像竺法兰、康巨等也独有它的记载。其后唐代法琳“破邪论”更引用了“朱士行录”说秦始皇时即有印度沙门来华传法。由这些资料看“朱录”是有意地表明佛法东传之早,并对几个有问题的早期译家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说得那样斑斑可考,这大概是南北朝时代的佛教徒为了和道家校论教兴年代的先后,伪造了这部经录。现在对它的鉴别还是很重要的。
(吕澄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朱士行大师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平年中(二四九~二五三年)昙柯迦罗传来“僧祇戒本”,并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与在他以前仅仅以离俗为僧的有别。从这一点上,后人也将他当作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文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但“道行”的传译者理解不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时有捍格。他慨叹大乘里这样的要点竟译得不彻底,就发愿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甘露五年(二六〇年),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田。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生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二万余颂)。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到太康三年(二八二年)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二九一年)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朱士行本人终生留在西域,八十岁病故。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上看,朱士行可说是第一人。那时去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没有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达到了目的。他为法热忱可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中山的支和上(名字不详)使人到仓垣断绢誊写,取回中山之时,中山王和僧众具备幢幡,出城四十里迎接,可谓空前盛况。一时学者像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或者加以注疏,或者从事讲说,都借著「放光”来弘扬般若学说。
就因为朱士行求法故事动人,后人便伪托有“朱士行汉录”的经录著作。此录在隋初即已散失,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从当时所见几种南北朝时代经录里转引了二十五条,可看出它的特征是对汉代各译家的重要翻译都臆造了翻译年代,又有些译家像竺法兰、康巨等也独有它的记载。其后唐代法琳“破邪论”更引用了“朱士行录”说秦始皇时即有印度沙门来华传法。由这些资料看“朱录”是有意地表明佛法东传之早,并对几个有问题的早期译家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说得那样斑斑可考,这大概是南北朝时代的佛教徒为了和道家校论教兴年代的先后,伪造了这部经录。现在对它的鉴别还是很重要的。
(吕澄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