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9世纪末
1)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19世纪末
1.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0th century,following wes t ern learning spread to the east,European chemistry education had made its way in to China and set a model for Chinese chemistry education.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进,化学即已传入我国,为我国化学教育开辟了新纪元。
2)  the last years of 19th century
19世纪末年
3)  Until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直到19世纪末,
4)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The period of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as the sprout time in Chinese modern ethnology history.
本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民族学发展的萌芽时期。
5)  from the late 18th to middle 19th century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6)  the psycho-sociological theory trends in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19世纪末心理主义思潮
补充资料:世纪末的回声
世纪末的回声
世纪末的回声

世纪末的回声

作者:陈骏涛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7535423671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2-8-1

字数:330000

版次:1

内容提要:

这是陈骏涛先生的第四部文论集。本文集分“文坛评说”、“书人书事”和“人事感念”三组,主要收入了先生在9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章、对话录,其中涉及90年代文坛—系列“热门话题”——从对女性主义写作到“新生代”写作,从对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到对大量文学新作的评论。因此,这本文集对于回眸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思潮,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

陈骏涛先生为人谦和——他因此而与浮躁无缘。他热爱文学,但无意凭新奇的观念、编激的姿态呼风唤雨,而以稳健、求实、睿智的文论在世纪末的文坛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陈骏涛先生20余年的苦苦追寻终于结出了可观的硕里——例如关于“新的美学——历史批评”的建构、四本文论集(《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坛感应录》和这本《世纪末的回声》)的出版,还有那套由他领衔策划、主编。延续了10年之久并产生了广远影响的《跨世纪文丛》的面世。应该说,这都是稳健、求实学风的收获。

作者简介:

陈骏涛,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1986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1992年)、《文坛感应录》(1996年)等。主编有《跨世纪文丛》(1992年~)、《红辣椒女性文丛》(1995年~)、《中国文学通典》(1999年,合作,执行总主编)。曾获首届和第六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建设奖,《中国文学通籍》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

目录:

稳健、求实的评论风度

——序陈骏涛先生评论集《世纪末的回声》

代自序:世纪之思

——答朱竞女士

一 文坛评说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和中国作家

世纪末的中国文坛

——与梁丽芳对谈

九十年代文学批评评议

百年中国文学悖论探议

为新时期文学历史作证

——关于《跨世纪文丛》答《南方文坛》记者问

游戏的陷阱

——关于《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的对话

文学的希望

——贺《青年文学》创刊200期

两种话语系统的并存与互动

——与谢有顺对话

1995:“研讨会”备忘录

两性的平等、差异与和谐

——我的女性观

中国女性写作的腾跃

女性写作的“私人化”与价值目标

女性写作悖论探议

面对心灵和面对市场

——当下女性写作枝谈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乡土文学三题

追溯留学生文学的发展轨迹

——《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小说卷》序

风雨历程五十载

——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回望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历史的潮流中发展

二 书人书事

周大新的优化选择

方方:率真为人,率性为文

散文中的蒋子丹

徐坤:反串男性角色

“新生代”女作家徐坤

黄茵:凡人凡心

胡辛:自强的女性

——《女人的眼睛》序

顾艳:永远的追寻

——《疼痛的飞翔》

转换的艰难

——创作通讯·致顾艳

走不出白衣

——毕淑敏《没有墙壁的工作间》跋

话说周瑾

追寻“知青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总序

……

三 人事感念

后记:世纪末的回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