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inc peroxide
二氧化锌
2)  zinc dioxide
二氧化锌
3)  ZnO
二氧化锌
1.
ZnO nanorods have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for diverse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in areas such as surface acoustic wave, photonic crystals, light-emitting diodes, photodetectors, optical modulator waveguides, varistors, gas sensors, solar cells.
二氧化锌纳米棒由于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用微波辐照法快速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对合适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
4)  dioxy,dioxygen
二氧
5)  silica
二氧化硅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silica composite grain by sol-gel technology;
纳米银粒子-二氧化硅复合颗粒溶胶-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2.
Microporous Silica Hollow Nanospheres Templated by Anionic Polypeptide;
以阴离子多肽为模板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英文)
3.
Preparation of Sulfated Zirconia/Silica Complex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Method;
静电纺丝法制备硫酸化的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6)  SO_2
二氧化硫
1.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Allowance for SO_2 Emission Trading Program In Taiyuan;
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配额分配方法研究
2.
Analysis on Treatment of Agglomeration Flue Gas's SO_2 Pollution in PanZhiHua Steel;
治理攀钢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污染的对策分析
3.
Research o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for SO_2 Pollution Control of Existing Coal-Fired Power Plants;
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研究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二氧化锌

国标编号 51009
CAS号 1314-22-3
分子式 ZnO2
分子量 97.38 
    白色粉末,无臭;熔点 182.2℃(分解);不溶于水;相对密度(水=1)1.57(理论);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化妆品、药品、硫化促进剂、防腐剂、收敛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及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反复接触其粉尘对皮肤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特别是在少量水的润湿下,与可燃物的混合物在轻微的碰撞或摩擦下会燃烧。遇低级醇和水起化学反应而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锌。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固定化鲁米诺(基质为硅胶和控制孔径玻璃)流动注射法进行化学发光分析[刊,英]/Hool K.;Nieman T.A.//Anal.Chem.-1987,59(6).-869~872 《分析化学文摘 》1989.2.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穿一般工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干粉、砂土。严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