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oxo-pyrrolino[3'
二氧代氮杂茂并[3'
1.
dioxo-pyrrolino[3'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dioxo-pyrrolino[3'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dioxy,dioxygen
二氧
3)  silica
二氧化硅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silica composite grain by sol-gel technology;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Microporous Silica Hollow Nanospheres Templated by Anionic Polypeptide;
二氧代氮杂茂并[3''
3.
Preparation of Sulfated Zirconia/Silica Complex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Method;
二氧代氮杂茂并[3''
4)  SO_2
二氧化硫
1.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Allowance for SO_2 Emission Trading Program In Taiyuan;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Analysis on Treatment of Agglomeration Flue Gas's SO_2 Pollution in PanZhiHua Steel;
二氧代氮杂茂并[3''
3.
Research o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for SO_2 Pollution Control of Existing Coal-Fired Power Plants;
二氧代氮杂茂并[3''
5)  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钛
1.
Study on hydrolysis parameters of titanium dioxide prepared from Ti-containing blast-furnace slag;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Research progress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
二氧代氮杂茂并[3''
3.
Study on polyaniline-modified supported nano-titanium dioxide;
二氧代氮杂茂并[3''
6)  TiO2
二氧化钛
1.
Study on Modification of TiO2Nano-material;
二氧代氮杂茂并[3''
2.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TiO2 Nano-Powder Crystal Phases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Sediment Approach;
二氧代氮杂茂并[3''
3.
Two kinds of nano TiO2 sols A and B were respectively prepared with precursor titanium tetrachloride at low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mediums of nitr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二氧代氮杂茂并[3''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硫杂茂

国标编号 32110
CAS号 110-02-1
分子式 C4H4S;(CH)4S
分子量 84.13 
 
无色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蒸汽压5.33kPa/12.5℃;闪点-9℃;熔点-38.3℃;沸点84.2℃;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06;相对密度(空气=1)2.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麻醉剂,也具有引起兴奋和痉挛的作用。其蒸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对造血系统亦有毒性作用(刺激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400mg/kg(大鼠经口);LC509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破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m3
前东德(1977) 大气质量标准 0.2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2.0mg/L
前苏联(1975) 污水排放标准 40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建议佩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