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uench propagation
失超传播
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quench propagation of Bi-2223/Ag superconducting tapes;
Bi-2223/Ag超导带失超传播的数值模拟
2.
Quench propagation in HTS tapes in 1D heat propagation model;
对Bi-2223/Ag高温超导带材的失超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2) quenching propagation velocity
失超传播速度
1.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hybrid NbTi/Bi2223 composite is numerical analyzed, which presents that the minimum quench energy (MQE) in the hybrid composite is much higher than in pure LTS, however the quenching propagation velocity is in the range of low-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through the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
针对NbTi/Bi2223复合超导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高温复合超导体的最小失超能远大于低温超导体,失超传播速度介于纯低温超导体和高温超导体之间,对于超导磁体的热稳定和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transmission loss
传播损失
1.
Sea-bed acoustic parameters inversion by explosive sources and transmission loss
由爆炸声源及传播损失反演海底声学参数
2.
For the sake of computational intensity, the normal mode methods meet difficulti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ransmission loss fields at high frequencies.
由于计算量的问题,使用简正波方法解算高频段水声传播损失场受到很大的限制。
3.
This simulation model can forecast low frequency acoustic transmission loss perfectly.
数值计算与资料实验数据表明,该仿真模型能较好地预报浅海低频声传播损失,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4) Propagation loss
传播损失
1.
2 and 3 show the variation of propagation loss with distance at the depth of 78 m a.
本文采用了一种全液态Kraken简正波模型 ,对位于浅海信道的目标海区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 ,得到了不同传播条件下信道的传播损失和频率特性图 ,为水声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
Considering the equations of active and passive sonar, the target intensity by submarine, the radiated noise feature of submarine, the model of propagation loss in shallow water, the feature of ocean environment, etc.
根据航空搜潜装备的特点,结合主/被动声呐方程、潜艇目标强度、潜艇目标辐射噪声特征、搜潜装备性能、浅海传播损失模型、海洋环境特点等,建立了单基地条件下搜潜装备搜潜范围的数学模型,并以海洋环境噪声的变化为条件,仿真分析了搜潜装备有效搜潜半径随海洋噪声的变化情况。
3.
Convergence zone surve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ine acoustic propagation loss survey.
会聚区调查是海洋声传播损失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调查前大致了解海区中的会聚区分布情况,将给会聚区调查带来极大的便利。
5) inefficaciousness of spread
传播失效
补充资料:超短波电离层传播
波长为10~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电离层一般不能反射频率为30兆赫以上的无线电波;只有在太阳黑子高年低纬度电离层和电离层出现较强Es层时,超短波才能被反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透射传播(图1)和散射传播(图2)等两种主要形式。 人们认识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是从散射传播开始的。30年代初,提出了电离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不均匀电离团块的概念,从理论上解释了在"寂静区"中收到电波信号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雷达干扰源的研究表明,干扰源与流星电离和极光的出现有关。因此,对流星余迹电波散射和无线电极光散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而导致50年代出现流星电离余迹"间歇"通信方式。
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通信频率约为30~60兆赫。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 85~1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比对流层散射的散射体高度高得多,通信距离为1000~2000公里,比对流层散射通信距离远得多,适于跨国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与短波通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电离层透射传播方式,作为空间飞行体与地面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传播方式具有空间飞行体遥测遥控系统所需要的理想的频率窗口。同时,又为电离层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波通过电离层的折射与工作频率有关,工作频率越高,折射效应越小。为了保证对空间飞行体的高精度的定位跟踪,必须对定位跟踪系统测量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参数的大气折射误差进行修正。
电离层是磁等离子体,也是随机不均匀介质。超短波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时,其极化面会发生旋转(即法拉第效应),也会出现振幅衰落、振幅相位闪烁、多普勒频移和频谱加宽等现象。这些现象对通信和导航都产生不利影响。超短波导航卫星使用两个相干的频率以消除电离层介质的多普勒频移,从而能提高导航精度。但是,电离层法拉第偏振仪、多普勒干涉仪和大功率雷达非相干散射探测等则是利用这些效应和现象来研究电离层本身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也是电离层无线电探测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通信频率约为30~60兆赫。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 85~1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比对流层散射的散射体高度高得多,通信距离为1000~2000公里,比对流层散射通信距离远得多,适于跨国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与短波通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电离层透射传播方式,作为空间飞行体与地面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传播方式具有空间飞行体遥测遥控系统所需要的理想的频率窗口。同时,又为电离层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波通过电离层的折射与工作频率有关,工作频率越高,折射效应越小。为了保证对空间飞行体的高精度的定位跟踪,必须对定位跟踪系统测量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参数的大气折射误差进行修正。
电离层是磁等离子体,也是随机不均匀介质。超短波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时,其极化面会发生旋转(即法拉第效应),也会出现振幅衰落、振幅相位闪烁、多普勒频移和频谱加宽等现象。这些现象对通信和导航都产生不利影响。超短波导航卫星使用两个相干的频率以消除电离层介质的多普勒频移,从而能提高导航精度。但是,电离层法拉第偏振仪、多普勒干涉仪和大功率雷达非相干散射探测等则是利用这些效应和现象来研究电离层本身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也是电离层无线电探测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