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thnic regions in there autonomous prefectures of Sichuan province
四川"三州"民族地区
3) Sichuan national minorities area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
1.
Sichuan national minorities areas(chiefly Ganzi,Aba,Liangshan,etc.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人才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4) Colleges in Sichuan Minority Natianality Areas
四川民族地区高校
1.
A Problem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05 New Project Impl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t Colleges in Sichuan Minority Natianality Areas
四川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05新方案实施中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5) Western Sichua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
川西民族地区
1.
The Western Sichua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 encompasses Ganzi Prefecture, A’ba Prefecture, Liangshan Prefecture, Ya’an City and Panzhihua City with the major nationalities of Han, Tibitan and Yi.
川西民族地区包括括甘孜、阿坝、凉山、雅安、攀枝花五个州市,民族主要以汉、藏、彝为主,是我国水电资源的丰富地区,而且分布相对集中,适宜开发。
6)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
补充资料: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其他民族语言
四川方言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
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
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动词
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
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ko21](谁)、啥子[sa213ts53](什么)、哪阵[na53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ko213]、啷个[nan53ko213](怎么)等。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动量词,如: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飞[fei55]:飞辣。焦[tciau55]:焦苦。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北、东、南、东南、西、中部6全方言。四川彝族分布在凉山州、攀枝花市、乐山市、甘孜州、雅安地区、宜宾地区有关各县,主要讲彝语北部方言。使用彝语的人口约有150多万。彝语外来词占一定比例,其中汉语借词校多。
彝文旧称罗罗文或倮文,史书上又彝文。各地的字数多少不同。四川彝文字数1万余个。1980年国务院批准使用四川省凉山规范彝文常用字数为21150多个,是表音文字,现已在教科书,广播、书刊、报纸、公文上大力推行。规范彝文已进入彝区中、小学使用。
藏文7世纪上半叶图弥三菩扎参照当时梵文创制。属拼音文字,由30个表示辅音的字母和4个表示元音的符号构成。书面语和现代口语有一些距离。自左向右横写。读音和各地方言有对应规律,各地都可拼读,故能成为藏共同使用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上曾用藏文撰写和翻译过大量书籍,对藏族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四川省出版有藏文杂志、报刊,开办有藏语语文专业,甘孜州和阿坝州有藏文学校。藏文教学已进入中、小学。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安多、康三个方言。四川省有安多和康方言,安多方言分布在阿坝州的一些县,康方言分布在甘孜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全省使用藏语的人口约65万。有较丰富的借词和仿制词。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顷语族羌语支。羌语分布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以及北川、丹巴等县部分地区。黑水县部分藏族操羌语。使用羌语的人口约134200人。分为南部和北部两种方言。南部方言有声调;北部方言没有声调,但有较为丰富的复辅音韵尾。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系藏缅语族,语支末定。分布在黔江地区的石柱、西阳、秀山、北部方言。现能讲土家语的,只分布在酉阳县酉酬、大溪和秀山县的石堤3个区的部分地方,约有居民中。四川土家族使用的土家语与邻近湖南省湘西土家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一致。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四川苗语有两个方言。黔江地区各县分布的是苗语黔东北方言,川南和川西南宜宾地区、凉山州、乐山市、重庆市和攀枝花市有关各县分布的是苗语川滇方言。使用苗语的人口约25万。川东南的多数苗族居民已使用汉语。
苗文苗族古代没有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曾以苗语川滇方言为基础,制定一种拼音文字(后称为“波拉字母”)。曾使用这种文字翻译出版《新约全书》和传教用的小册子,但末能推广。该文字的最大缺点是表能表达苗语的照声调系统。现只有有极少数老年人使用。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
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
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动词
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
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ko21](谁)、啥子[sa213ts53](什么)、哪阵[na53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ko213]、啷个[nan53ko213](怎么)等。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动量词,如: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飞[fei55]:飞辣。焦[tciau55]:焦苦。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北、东、南、东南、西、中部6全方言。四川彝族分布在凉山州、攀枝花市、乐山市、甘孜州、雅安地区、宜宾地区有关各县,主要讲彝语北部方言。使用彝语的人口约有150多万。彝语外来词占一定比例,其中汉语借词校多。
彝文旧称罗罗文或倮文,史书上又彝文。各地的字数多少不同。四川彝文字数1万余个。1980年国务院批准使用四川省凉山规范彝文常用字数为21150多个,是表音文字,现已在教科书,广播、书刊、报纸、公文上大力推行。规范彝文已进入彝区中、小学使用。
藏文7世纪上半叶图弥三菩扎参照当时梵文创制。属拼音文字,由30个表示辅音的字母和4个表示元音的符号构成。书面语和现代口语有一些距离。自左向右横写。读音和各地方言有对应规律,各地都可拼读,故能成为藏共同使用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上曾用藏文撰写和翻译过大量书籍,对藏族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四川省出版有藏文杂志、报刊,开办有藏语语文专业,甘孜州和阿坝州有藏文学校。藏文教学已进入中、小学。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安多、康三个方言。四川省有安多和康方言,安多方言分布在阿坝州的一些县,康方言分布在甘孜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全省使用藏语的人口约65万。有较丰富的借词和仿制词。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顷语族羌语支。羌语分布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以及北川、丹巴等县部分地区。黑水县部分藏族操羌语。使用羌语的人口约134200人。分为南部和北部两种方言。南部方言有声调;北部方言没有声调,但有较为丰富的复辅音韵尾。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系藏缅语族,语支末定。分布在黔江地区的石柱、西阳、秀山、北部方言。现能讲土家语的,只分布在酉阳县酉酬、大溪和秀山县的石堤3个区的部分地方,约有居民中。四川土家族使用的土家语与邻近湖南省湘西土家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一致。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四川苗语有两个方言。黔江地区各县分布的是苗语黔东北方言,川南和川西南宜宾地区、凉山州、乐山市、重庆市和攀枝花市有关各县分布的是苗语川滇方言。使用苗语的人口约25万。川东南的多数苗族居民已使用汉语。
苗文苗族古代没有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曾以苗语川滇方言为基础,制定一种拼音文字(后称为“波拉字母”)。曾使用这种文字翻译出版《新约全书》和传教用的小册子,但末能推广。该文字的最大缺点是表能表达苗语的照声调系统。现只有有极少数老年人使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