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ilead
吉利德
1.
Deconstruction in Gilead
论《吉利德》的解构主义
2) Machilipatnam
默吉利伯德讷姆
3) Qirqiz;Kirgiz
吉利吉思
4) GEELY
吉利
1.
An Analysis of the Market Exploitation Strategy for GEELY Sports Car;
吉利跑车的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2.
Geely Group has showed the capability to innovate independently of our national car enterprises.
吉利汽车集团证明了我国民族汽车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消除了人们对民族汽车制造商的不信任。
5) Don Quijote
堂吉诃德
1.
Recognizing Don Quijote:the Way to Desire of Reader;
认识堂吉诃德:作为读者的欲望之路
2.
《El Ingenioso Hide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and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re two great works in world literature.
《堂吉诃德》和《阿Q正传》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伟大的作品,从它们诞生之日起,研究者们对它们的关注与兴趣就从未停止过、减弱过。
6) Don·Quicode
堂.吉诃德
补充资料:吉利吉思
元朝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的民族,即唐代的黠戛斯。《辽史》中译为辖戛斯。元代又有纥里乞斯、乞里乞四、乞儿吉思、乞而吉思、乞里乞思、乞咬契、怯里吉思等异译。《元朝秘史》以蒙文复数形式译作乞儿吉速惕(Qirqisud)。吉利吉思人语言属突厥语族。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居庐帐,逐水草游牧,冬天则跨木马(雪橇)滑雪打猎。少数人从事农业。土产名马,白、黑海东青,貂鼠等。境内有城镇和村落。
13世纪初,吉利吉思分成了许多部,首领称为亦难(inal)。1207年,成吉思汗遣使招降吉利吉思各部,其首领斡罗思亦难等向成吉思汗献礼归降。1217年,吐麻部发动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吉利吉思人拒绝成吉思汗令他们派兵参加镇压的旨意,起而反抗。成吉思汗命长子术赤领兵征伐,征服了从谦河至亦马儿河(今苏联鄂毕河)的吉利吉思等部,将吉利吉思分成九个千户。
成吉思汗死后,吉利吉思和谦谦州成为幼子拖雷及其妻唆鲁禾帖尼继承的领地,以后又传给拖雷幼子阿里不哥。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吉利吉思等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等官员,将此地区置于直接统治之下。刘好礼整顿了吉利吉思原有的屯田,减低所纳租额。朝廷还派遣南人一百名带农具到此帮助耕种。
至元十年以后,吉利吉思等地成为元朝同叛王海都、脱铁木儿等争占之地。二十八年,元朝设置了从斡亦剌(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勒格尔河及苏联小叶尼塞河上游)经憾合纳(苏联大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乌思(苏联乌斯河流域)到吉利吉思的驿道。三十年,大将土土哈领兵收服吉利吉思等五部之众,屯兵镇守,恢复了元朝的统治。同时将大批吉利吉思人迁至辽东合思合和山东等地,一部分与乌思、憾合纳人一起迁往肇州地区,设朵因温都儿千户所。
参考书目
韩儒林:《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
周清澍:《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
13世纪初,吉利吉思分成了许多部,首领称为亦难(inal)。1207年,成吉思汗遣使招降吉利吉思各部,其首领斡罗思亦难等向成吉思汗献礼归降。1217年,吐麻部发动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吉利吉思人拒绝成吉思汗令他们派兵参加镇压的旨意,起而反抗。成吉思汗命长子术赤领兵征伐,征服了从谦河至亦马儿河(今苏联鄂毕河)的吉利吉思等部,将吉利吉思分成九个千户。
成吉思汗死后,吉利吉思和谦谦州成为幼子拖雷及其妻唆鲁禾帖尼继承的领地,以后又传给拖雷幼子阿里不哥。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吉利吉思等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等官员,将此地区置于直接统治之下。刘好礼整顿了吉利吉思原有的屯田,减低所纳租额。朝廷还派遣南人一百名带农具到此帮助耕种。
至元十年以后,吉利吉思等地成为元朝同叛王海都、脱铁木儿等争占之地。二十八年,元朝设置了从斡亦剌(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勒格尔河及苏联小叶尼塞河上游)经憾合纳(苏联大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乌思(苏联乌斯河流域)到吉利吉思的驿道。三十年,大将土土哈领兵收服吉利吉思等五部之众,屯兵镇守,恢复了元朝的统治。同时将大批吉利吉思人迁至辽东合思合和山东等地,一部分与乌思、憾合纳人一起迁往肇州地区,设朵因温都儿千户所。
参考书目
韩儒林:《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
周清澍:《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