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羌塘高原中西部
1)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Qangtang Plateau
羌塘高原中西部
1.
Tupu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Glacier Variation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Qangtang Plateau since the Little Ice Age
小冰期以来羌塘高原中西部冰川变化图谱分析
2)  central Qiangtang
羌塘中部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orite Co granite porphyry in 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藏北羌塘中部劳日特错花岗斑岩体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2.
Characteristics of Qoima orthophyre in central Qiangtang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羌塘中部雀莫正长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
3.
Petrology and metamorphism of garnet-muscovite schist from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n 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China
藏北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中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的岩石学和变质特征
3)  Qiangtang Plateau
羌塘高原
1.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of water development in the Altun mountains and the Qiangtang Plateau;
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区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及开发潜力分析
2.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Altun Mountains and the Qiangtang Plateau;
阿尔金山及羌塘高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4)  northwestern Qiangtang
羌塘西北部
1.
Discovery of late Early Triassic alkaline rocks in the Gankugou area, northwestern Qiangtang, Tibet, China;
西藏羌塘西北部干枯沟地区早三叠世晚期碱性岩类的发现
5)  north-central Qiangtang
羌塘中北部
1.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etamorphic minerals glaucophane-lawsonite assemblage in the Hongjishan area, north-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China.;
藏北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蓝闪石+硬柱石变质矿物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6)  central part of northern Qiangtang
北羌塘中部
1.
The Late Carboniferous Fusulinid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ern Qiangtang, Tibet,China
西藏北羌塘中部地区晚石炭世的类动物群蜓
补充资料:羌塘高原
      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亦为高原最大的内流区。中国第2大湖区,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羌塘"系藏语"北方高平地"之意。范围约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东迄东经91°左右的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西止于国境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59.7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 行政上属西藏自治区的那曲与阿里两地区管辖。
  
  地质 羌塘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部昆仑山一带于二叠纪末隆起脱离特提斯海(古地中海),至晚白垩纪羌塘地区全部成陆;在上新世后的数次新构造运动中又被整体抬升而成现今之羌塘高原。地层特点是古老基底出露少,地层年代北部老、南部新。大致玛尔盖茶卡以北,主要为古生代浅变质砂岩与页岩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并夹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与凝灰岩等;玛尔盖茶卡以南,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出露较广,主要为巨厚的海相或海陆交替相的石灰岩与砂、页岩互层;其次则有以红色或灰色砂砾岩与泥岩为主的第三纪红层分布,第四纪的湖相沉积、风成堆积及冰川、冰水与冰缘等沉积广为普遍。反映了羌塘高原地质历史相对年轻,近代沉积环境较为干冷的特点。
  
  气候 羌塘高原气候寒冷而干燥,年均温多低于0℃,暖季(7~9月)日均温虽可超过5℃,但夜间仍可降至0℃以下,有冰冻现象。1976年8月曾在北纬35°43′的涌波错畔(海拔4881米)测得-18℃的低温纪录。 1964年1月 3日在北纬31°48′的班戈县气象站(4700米)测得-42.9℃的最低温纪录。高原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6~9月,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低山缓丘与湖盆宽谷组成的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800米,相对高差一般200~500米,为青藏高原内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典型地域。因气候干燥,除高原四周大山脉发育较大规模冰川外,高原内少数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如阿木岗、木嘎岗日等)仅有小规模大陆性冰川。但寒冻风化与冻融活动等形成的冰缘地貌普遍,冻土面积亦广,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最为发育地区。在巴毛穷宗以北至昆仑山南麓残留有许多新生代火山活动遗迹,如火山锥、桌状山及熔岩台地等。此外,在南部石灰岩地区则有过去间冰期温暖气候的产物──溶洞、天生桥、石芽与孤峰等喀斯特地貌。
  
  羌塘高原最大的景观特色是湖泊众多(见表),湖泊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 湖泊分布的海拔高度也列于世界首位,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2大咸水湖──纳木错,面积19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718米,远高于曾被称为世界最高的湖泊──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其他有色林错、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等。因高原隆起,气候趋干旱,大多数湖泊强烈退缩,湖水矿化度增高而演化为咸水湖或盐湖。盐湖多属碳酸盐或硫酸盐型,蕴藏丰富的食盐、钾盐、硼酸盐、石膏、芒硝及锂、铷、铯等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锂的蕴藏量居世界前列。据盐湖附近的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含有淡水螺和贝蚬等化石,表明湖泊的咸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时期。
  
  
  羌塘高原的湖泊除少数为风沙沉积物堵塞或冰川作用形成外,多属构造湖。其发育与分布均与断陷构造有关。如黑阿公路以南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为羌塘高原地势最低洼的地带,大湖密集,即与冈底斯山脉北麓东西向的断陷带有关。
  
  水文 羌塘高原河流稀少,多为时令性河流,并均流入湖泊或消失在干涸的湖盆中。较大的常流河多集中在降水稍多,冰雪融水补给较丰的南部地区,如扎加藏布、波仓藏布、措勤藏布等,在夏季的流量均不超过60立方米/秒。故羌塘高原地表径流少,淡水资源匮乏。一些靠泉水补给的小溪为过往旅客与牧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但在严寒的冬季经常冻结成冰,宛若冰川,为当地特殊景观之一。
  
  景观 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与高寒荒漠。植被建群种除西北隅为驼绒藜、灌木亚菊外,大多为紫花针茅、羊茅及青藏苔草等,一般覆盖率不超过40%。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与高山荒漠草原土为主,其剖面分化差,含石砾多,粘粒少,钙积或积盐过程较明显,并常有风蚀现象与冻融特征。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简单,从高寒草原带(南部)、高寒荒漠草原带(北部)及高寒荒漠带(西北部)等基带往上相继为高山寒漠带、高山永久冰雪带。
  
  由于生态环境严酷,羌塘大部分地区为荒寂的"无人区",仅在南部有少数藏族牧民居住。这一地区除海拔4600米以下局部小气候环境下可种植春青稞作物外,其余地区均为游牧区。因草场载畜量低,只适于饲养耐干寒、耐粗放的藏绵羊。但辽阔的羌塘高原却是野牦牛、野驴、藏羚与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成群栖息场所。在淡水与咸水湖区域也可见到赤麻鸭、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等鸟类及裸裂尻鱼、裸鲤、高原鱼等高原特有鱼类。即将建立的羌塘高原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约达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第3大自然保护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