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arge-deformation tunnel in soft rock
软岩大变形隧道
1.
The secondary lining construction time of large-deformation tunnel in soft rock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unnelling engineering.
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始终是隧道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判别指标。
3) soft rock deformation
软岩变形
1.
This paper educes the conclusion that soft rock deformation rate influence great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pth Tunnel TBM, having adopted corresponding treating measure is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by the accident analysis and lest which of the TBM was hoped and the relevant section tube piece brought cracks in the construction by TBM of 7 # Tunnel of the connection Works, YRDP.
通过对山西省引黄工程联接段7#隧洞TBM施工中掘进机被箍及相应区段部分衬砌片出现裂缝的事故分析及测试,得出软岩变形速率对深埋隧道TBM施工影响很大的结论,相应采取的处理措施证明是有效合理的。
4) great wall rock distortion
围岩大变形
1.
The wall work collapsed in many place and take place of serious great wall rock distortion because the most displacement of wall rock have achieve 100cm.
因此,本论文以隧道围岩发生的大变形破坏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获得了区域地质环境以及隧址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后,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的分析计算,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 (1)在分析了地下洞室围岩破坏类型、龙眼睛隧道围岩破坏的地质背景、隧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制后,综合得出了龙眼睛隧道围岩破坏的模式以及破坏的机制:围岩破坏大部分是属于碎裂松动型和重力坍塌型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破坏机制属于累进松脱扩展的破坏模型。
6) allowabl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软岩变形合理值
补充资料:岩脚寨铁路隧道
位于中国贵州省普定县境内,在贵阳至昆明铁路的化处车站和大用车站间穿越普(定)郎(岱)煤田大煤山西南翼的单线铁路隧道。
岩脚寨铁路隧道于1958年11月开工,1965年10月竣工。隧道全长2714米。隧道内线路,在贵阳端(化处端)有半径为600米的曲线455米,其余均为直线。坡度从贵阳端向昆明端为单向上坡,除贵阳端有一段(277米)为7.9‰外,其余均为9.6‰。
这座隧道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复杂。贵阳端长约950米一段隧道穿过上三迭系乐平煤系地层,节理发育,裂隙水多,瓦斯逸出量大,全瓦斯逸出量曾达150米3/小时。中部和昆明端隧道穿过中、下三迭系页岩和石灰岩地层,溶洞发育,涌水量大。正洞施工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并在距线路上坡方向右侧20米处设置平行导坑。后期在部分石质较好地段改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施工中,于1959年1月和6月曾在进口发生两次瓦斯爆炸事故;在 6月还曾发生两次洪水经溶洞涌出淹没出口的事故。为防止瓦斯爆炸和水害,保证施工安全,采取了通风、防火、堵塞溶洞、排水和分区管理等技术措施。在瓦斯逸出量较大的地段,采用混凝土衬砌,在其余地段采用石料衬砌,底部则均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床。但是,在瓦斯逸出量较大的地段内,衬砌建成后仍有瓦斯从其缝隙中逸出,为此才又采取如下措施:凿除原有整体道床,更换设有沥青防瓦斯层的仰拱;对整个隧道衬砌背后进行压浆,并将全部石料衬砌重行勾缝;横通道用中间夹以密实粘土层的浆砌片石隔墙封闭。采取这些措施后,隧道内瓦斯逸出地段显著缩短,瓦斯浓度大大下降,从而确保了行车的安全。运营后,隧道通风采用无帘幕洞口风道吹入式,并联装设风机两台(实际仅用一台),每台的电动机功率为155千瓦。
岩脚寨铁路隧道于1958年11月开工,1965年10月竣工。隧道全长2714米。隧道内线路,在贵阳端(化处端)有半径为600米的曲线455米,其余均为直线。坡度从贵阳端向昆明端为单向上坡,除贵阳端有一段(277米)为7.9‰外,其余均为9.6‰。
这座隧道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复杂。贵阳端长约950米一段隧道穿过上三迭系乐平煤系地层,节理发育,裂隙水多,瓦斯逸出量大,全瓦斯逸出量曾达150米3/小时。中部和昆明端隧道穿过中、下三迭系页岩和石灰岩地层,溶洞发育,涌水量大。正洞施工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并在距线路上坡方向右侧20米处设置平行导坑。后期在部分石质较好地段改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施工中,于1959年1月和6月曾在进口发生两次瓦斯爆炸事故;在 6月还曾发生两次洪水经溶洞涌出淹没出口的事故。为防止瓦斯爆炸和水害,保证施工安全,采取了通风、防火、堵塞溶洞、排水和分区管理等技术措施。在瓦斯逸出量较大的地段,采用混凝土衬砌,在其余地段采用石料衬砌,底部则均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床。但是,在瓦斯逸出量较大的地段内,衬砌建成后仍有瓦斯从其缝隙中逸出,为此才又采取如下措施:凿除原有整体道床,更换设有沥青防瓦斯层的仰拱;对整个隧道衬砌背后进行压浆,并将全部石料衬砌重行勾缝;横通道用中间夹以密实粘土层的浆砌片石隔墙封闭。采取这些措施后,隧道内瓦斯逸出地段显著缩短,瓦斯浓度大大下降,从而确保了行车的安全。运营后,隧道通风采用无帘幕洞口风道吹入式,并联装设风机两台(实际仅用一台),每台的电动机功率为155千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