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元阳
1)  Li Yuan-yang
李元阳
1.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Li Yuan-yang \'s poems are devised into three category: The first kind is poems of reflecting society realistic;The second kind is poems of describing hermetic life;The third kind is poems of depicting natural landscape.
从内容看,李元阳的诗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第二类是写隐居生活的;第三类是描写自然山水的诗。
2)  Li Yuanyang
李元阳(1497~1580)
3)  LI Yang
李阳
1.
LI Yangs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and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李阳英语学习方法与结构主义
4)  Mr. Li Yuan
李元
1.
On the eve of its 50 anniversary, with the interview of Mr.
在北京天文馆50周年大庆到来之际,作者整合了天文馆建设事业元老李元先生和陈遵妫先生的回忆资料,并就天文馆建设事宜采访了李元先生。
5)  LI Meng-yang
李梦阳
1.
The Poetics Value of LI Meng-yang s Criticism to Shi Cong Collection;
试论李梦阳评点《石淙诗稿》的诗学价值
2.
The Different Theories of the Similar Personality of Li Zhi and Li Meng-yang;
相似人格的不同哲学内涵——李贽与李梦阳文学思想对立的根源
3.
The Trend of Liuchao Style in the Literature during the Middle period of Ming Dynasty——Which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in literary views between HuangSheng-zeng and Li Meng-yang;
明代中期文坛的“四变而六朝”——以黄省曾与李梦阳文学观念之异同为中心
6)  Li Mengyang
李梦阳
1.
On Li Mengyang s Theory about "Returning Literature to the Ancient China";
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时代意义
2.
Artistic Origin of Li Mengyang s Poetry——From the Angle of His Creation;
李梦阳诗歌艺术渊源论——以创作实践为例
补充资料:李元阳

Li Yuanyang
李元阳


  中国明代思想家。字仁甫,号中溪。云南大理人,白族。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据史书记载,李元阳为官清正,他曾上书明世宗说:“陛下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近年以来,以爵禄畜小人。”当时官吏已腐败成风,他说“鱼烂河决,不可救药”。李元阳因参预“大礼议”等事而遭当权者排斥,中年父丧归家,从此隐居故乡大理40余年,不复为官。李元阳和杨慎、王畿、罗洪先、李贽为友,学术上引为同道,政治上互相同情。李元阳著有《心性图说》一书,又编纂《云南通志》(万历《云南志》)、《大理府志》,其诗文书信后人辑为《中溪家传汇稿》(又称《中溪文集》),后收入民国三年(1914)刊刻的《云南丛书》集部,题为《李中溪全集》,共10卷。
  李元阳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元气”,应当关心和爱护。他在若干诗文中,对酷吏压迫下的劳动人民表示深切的关心和同情。他指出“万里边氓,亦国家之赤子”,要求平等地关怀边疆各族人民。由此出发,他反对当权者对云南边疆“兴无名之师,杀无辜之民,费帑藏之金,破边氓之产”。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边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李元阳主张“志于明道者,不主儒,不主释,但主理”,又认为“老释方外儒,孔孟区中禅”,试图调和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哲学上,他着重论述了性、心、意、情的相互关系,认为性是不依赖于外物的先天精神,是人身唯一“真实之物”,其特点是“无体象可拟,非思议可及”,并且没有偏邪错误。在他看来,能保性而不变的人,就是圣人,性感于外物则产生心识、意识和情识。此三识产生后,人受它们的蒙蔽而以躯为“我”,却不知性才是“真我”,因此背离本性去追求耳目鼻口的物质享受,并由此受得失有无的困扰,这样的人就是凡夫。因此李元阳认为,普通人要想成为圣贤,必须从心、意、情三识中解脱出来,而重归于性,即“复性”。复性的途径则是“正心”、“诚意”以及坐禅,练儒、释两家的修养功夫。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
   (伍雄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