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oguo Temple
保国寺
2) Dahuguo Bao an Si
大护国保安寺
3) Ningbo Baoguosi Dadian
宁波保国寺大殿
4) Baosheng Temple
保圣寺
1.
By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painted clay sculpture in Baosheng Temple and typical images from Tang Dynasty to Song Dynasty,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deduces the time of painted clay sculpture in Baosheng Temple.
本文主要采用美术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辅以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服饰史的资料,先将唐五代两宋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罗汉图像及山水图像的艺术特征予以揭示,然后将保圣寺泥塑的艺术特征与之相对照,从而判断出甪直保圣寺泥塑的时代。
5) AnGuo temple
安国寺
1.
The article discusses affect human rights spell of Yu Chenglong by Buddhism culture, and with the a lot of historical facts documents, talk about he s definite time in AnGuo temple.
论述了佛教文化对于清端公人格魅力的影响,并通过大量史实文献记载,讨论了于清端公在安国寺读书的确切时间。
6) Xiangguo Temple
相国寺
1.
The Royal Activities in Xiangguo Temple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Sinologization” of Buddhism;
论北宋皇室在相国寺中的活动—兼论佛教的“中国化”
2.
Xiangguo Temple in Bianzhou(Dongjing):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ement of the Temple Compositio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
3.
Xiangguo Temple li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Ziyou Road in Kaifeng City, which has been the wealthiest place for emperors since ancient times.
大相国寺位于“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寺藏丰富。
补充资料:保国寺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灵山南麓。相传初建于东汉,称灵山寺。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废。唐广明年间(880~881)重建,改称保国寺。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重建。此后历代屡有修葺。现寺内建筑除大殿外,均为清康熙以后重建或增建。大殿建筑独特,保存了典型的宋代官式做法,对于研究宋初木构建筑及"营造法式"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南北长 124米,东西宽64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在大殿月台前的左右,分别有钟楼和鼓楼。轴线两侧建有配殿、僧房、客堂等附属建筑。
大殿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平面呈纵向长方形,原面阔、进深均三间,通面阔11.83米,通进深13.38米,用12根檐柱, 4内柱,上覆单檐歇山顶。清康熙年间在前檐和两山面各加建一重下檐,形成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的现状(见图)。
大殿的梁架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介于宋《营造法式》中的殿堂与厅堂之间,特点是内外所施两周铺作不在同一高度上,柱网布置不求严格对称,内周铺作不完全在柱头上。当心间两缝梁架的蜀柱间,使用顺脊串,内槽三椽栿下施有顺栿串,这些对增强大殿整体构架的抗震动、抗冲击性能都有一定的作用。在殿内前槽,横置 3个斗八藻井,结构精巧,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实例。大殿内柱高于檐柱,前内柱又高于后内柱,这除了结构功能外,还使内槽空间显得特别空旷高大,烘托出大殿主佛的宗教气氛。大殿柱子作瓜楞形,分为八瓣、四瓣、二瓣 3种,是宋代南方建筑中较常见的柱式。柱间以阑额、由额、内额、襻间枋等构件联系,使得木构架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屋架的脊榑下施用叉手,其下端与平梁相接,形成三角结构。殿身斗栱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单栱偷心造,用材 21.5×14.5 厘米,约相当于 《营造法式》 规定的五等材;藻井铺作用材17×11.5厘米,合《营造法式》七等材,小于殿身斗栱。柱头铺作下昂后尾长达两步架,充分发挥真昂的作用,与华林寺大殿相同。阑额重楣的做法,正心重单栱素枋的形制以及阑额至隅柱不出头、额上不施普柏枋等都保留了唐代的遗风。
殿内保存了镌刻有宋"崇宁元年"(1102)铭文的长方形须弥座佛台。柱头铺作挑斡上有"元丰七年"墨书题记。
1963、1971和1975年国家先后 5次对保国寺进行维修,更换了大殿个别已糟朽的柱子、椽子、桁条等,基本构架及绝大多数构件未动。1978年成立了保国寺文物保护管理所。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南北长 124米,东西宽64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在大殿月台前的左右,分别有钟楼和鼓楼。轴线两侧建有配殿、僧房、客堂等附属建筑。
大殿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平面呈纵向长方形,原面阔、进深均三间,通面阔11.83米,通进深13.38米,用12根檐柱, 4内柱,上覆单檐歇山顶。清康熙年间在前檐和两山面各加建一重下檐,形成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的现状(见图)。
大殿的梁架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介于宋《营造法式》中的殿堂与厅堂之间,特点是内外所施两周铺作不在同一高度上,柱网布置不求严格对称,内周铺作不完全在柱头上。当心间两缝梁架的蜀柱间,使用顺脊串,内槽三椽栿下施有顺栿串,这些对增强大殿整体构架的抗震动、抗冲击性能都有一定的作用。在殿内前槽,横置 3个斗八藻井,结构精巧,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实例。大殿内柱高于檐柱,前内柱又高于后内柱,这除了结构功能外,还使内槽空间显得特别空旷高大,烘托出大殿主佛的宗教气氛。大殿柱子作瓜楞形,分为八瓣、四瓣、二瓣 3种,是宋代南方建筑中较常见的柱式。柱间以阑额、由额、内额、襻间枋等构件联系,使得木构架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屋架的脊榑下施用叉手,其下端与平梁相接,形成三角结构。殿身斗栱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单栱偷心造,用材 21.5×14.5 厘米,约相当于 《营造法式》 规定的五等材;藻井铺作用材17×11.5厘米,合《营造法式》七等材,小于殿身斗栱。柱头铺作下昂后尾长达两步架,充分发挥真昂的作用,与华林寺大殿相同。阑额重楣的做法,正心重单栱素枋的形制以及阑额至隅柱不出头、额上不施普柏枋等都保留了唐代的遗风。
殿内保存了镌刻有宋"崇宁元年"(1102)铭文的长方形须弥座佛台。柱头铺作挑斡上有"元丰七年"墨书题记。
1963、1971和1975年国家先后 5次对保国寺进行维修,更换了大殿个别已糟朽的柱子、椽子、桁条等,基本构架及绝大多数构件未动。1978年成立了保国寺文物保护管理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