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zara viridula
稻绿蝽
1.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research of Tessaratoma papillosa,Nezara viridula and Halyomorpha halys
荔蝽、稻绿蝽和茶翅蝽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2) STUDIES ON THE GREEN STINK BUG[NEZARA VIRIDULA(L.)]
稻绿蝽的研究
3) Scotinophara lurida(Burmeister)
稻黑蝽
4) Lygus lucorum Meyer-Dur
绿盲蝽
1.
Regularity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Lygus lucorum Meyer-Dur in Cotton;
棉田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
Six kinds of insecticides were select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rules of lygus lucorum meyer-dur in cotton and climate character in Jinnan district.
通过研究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结合津南区气候特点等因素,选用6种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防效较好的4种复配制剂,并提出了不同时期的防治对策。
3.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green leaf bug, Lygus lucorum Meyer-Dur, and the effects on three treatments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fields in Handan of Hebei Province were studied.
通过设置转Bt棉综防田(种植诱集作物和适当使用农药控制害虫)、对照田(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和化防田(使用农药控制害虫)3种处理,研究了冀南棉区绿盲蝽与捕食性天敌种群关系及绿盲蝽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5) Lygus lucorum
绿盲蝽
1.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dynamic of Lygus lucorum Mayr and natural enemie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绿盲蝽及其天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发生动态研究
2.
Effect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of Lygus lucorum of Two Control Helicoverpa armigera Measures on the Transgenic Bt Cotton Fields;
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对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3.
Occurrence,Damage and Synthetic Control of Lygus lucorum in the Fruit Tree;
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6) green leaf bug
绿盲蝽
1.
In the Bt cotton field sprayed with mainly biopesticides, the number of green leaf bugs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field.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
补充资料:稻蝽
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 作物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等植株的汁液为害。常见种类有蝽科的稻黑蝽 (Scotinophara lurid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白边蝽(Niphe elongata)、四剑蝽 (Tetrodahisteroides)和缘蝽科的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
各类稻蝽的特征、分布和发生:①稻黑蝽。体长6~9.5毫米。黑色椭圆形,小盾片舌形,伸至腹末(图1)。分布于中国淮河以南各省,以及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寄主植物有水稻、甘蔗、小麦、玉米、豆类等。在中国南岭以北年发生1代,华南年发生2代。②稻绿蝽。体长12~15毫米,淡绿色,小盾片三角形,前缘有3个小白点(图2)。中国除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以外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也见于东南亚、欧洲、美洲和非洲。为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豆类等。中国淮河以北一年发生1代,淮河至长江1~2代,长江以南至南岭2~3代,南岭以南4~5代。③白边蝽。体长11.5~13毫米,长盾形,淡黄褐色,前胸两侧角和前翅前缘黄白色。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自治区),以及东南亚各地。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等。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代。广西柳州3代。④四剑蝽。体长15~19毫米,黄褐到灰黑色,头部两侧片和前胸两侧角向前突出,呈4个剑状物。分布于中国河南信阳至南京一线以南,为害水稻及稗等。在广西柳州和福建大多一年发生 2代。⑤大稻缘蝽。体长16~17毫米,体细长,茶褐带绿色,头部前伸,前胸背板长大于宽,小盾片三角形,腹部边缘露出翅外(图3)。分布于南方稻区,以华南较多,也见于印度和东南亚。为害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广西一年发生4~5代。各类稻蝽除四剑蝽以刺吸水稻苗期叶片汁液为主外,余皆以刺吸谷穗汁液为主,造成秕谷和不实粒,直接影响产量。
各类稻蝽均以成虫在杂草丛间或表土缝中越冬。雌成虫产卵于寄主叶片上,聚成卵块。初龄若虫有群集性。以后分散为害。成虫和若虫有假死习性。除四剑蝽和白边蝽外,其余成虫有趋光性。在水稻抽穗扬花至乳熟期,集中为害稻穗,黄熟期即转移到其他寄主植物上生活。在山丘区稻田发生较多,尤以杂草多、生长繁茂的稻田受害较烈。防治方法包括结合冬春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水稻抽穗前放幼鸭啄食,以及喷洒农药敌百虫等。
各类稻蝽的特征、分布和发生:①稻黑蝽。体长6~9.5毫米。黑色椭圆形,小盾片舌形,伸至腹末(图1)。分布于中国淮河以南各省,以及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寄主植物有水稻、甘蔗、小麦、玉米、豆类等。在中国南岭以北年发生1代,华南年发生2代。②稻绿蝽。体长12~15毫米,淡绿色,小盾片三角形,前缘有3个小白点(图2)。中国除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以外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也见于东南亚、欧洲、美洲和非洲。为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豆类等。中国淮河以北一年发生1代,淮河至长江1~2代,长江以南至南岭2~3代,南岭以南4~5代。③白边蝽。体长11.5~13毫米,长盾形,淡黄褐色,前胸两侧角和前翅前缘黄白色。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自治区),以及东南亚各地。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等。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代。广西柳州3代。④四剑蝽。体长15~19毫米,黄褐到灰黑色,头部两侧片和前胸两侧角向前突出,呈4个剑状物。分布于中国河南信阳至南京一线以南,为害水稻及稗等。在广西柳州和福建大多一年发生 2代。⑤大稻缘蝽。体长16~17毫米,体细长,茶褐带绿色,头部前伸,前胸背板长大于宽,小盾片三角形,腹部边缘露出翅外(图3)。分布于南方稻区,以华南较多,也见于印度和东南亚。为害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广西一年发生4~5代。各类稻蝽除四剑蝽以刺吸水稻苗期叶片汁液为主外,余皆以刺吸谷穗汁液为主,造成秕谷和不实粒,直接影响产量。
各类稻蝽均以成虫在杂草丛间或表土缝中越冬。雌成虫产卵于寄主叶片上,聚成卵块。初龄若虫有群集性。以后分散为害。成虫和若虫有假死习性。除四剑蝽和白边蝽外,其余成虫有趋光性。在水稻抽穗扬花至乳熟期,集中为害稻穗,黄熟期即转移到其他寄主植物上生活。在山丘区稻田发生较多,尤以杂草多、生长繁茂的稻田受害较烈。防治方法包括结合冬春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水稻抽穗前放幼鸭啄食,以及喷洒农药敌百虫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