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魏兹曼
1)  Chaim Weizmann
魏兹曼
1.
Chaim Weizmann's Special Role in Issuing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浅析魏兹曼在推动《贝尔福宣言》发表上的特殊作用
2)  August Weismann (1834~1914)
魏斯曼,A.
3)  Boltzmann
玻耳兹曼
1.
In terms of statistical theory,the chemical potentials of ideal gases have been deduce,which defer to Boltzmann statistics.
主要介绍化学势在热力学统计物理中几个知识点处的计算与应用: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系统相变过程中的化学势并由此推导克拉珀龙方程;用统计方法计算遵从玻耳兹曼统计的理想气体的化学势;在玻色分布中,推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中化学势的应用;在费米分布中,计算费米电子的性质,电子的化学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  Postman [英]['pəʊstmən]  [美]['postmən]
波兹曼
1.
Media Means Environment:Probing into Neil Postman s Childhood Theory;
媒介即环境:波兹曼的童年理论探幽
2.
This article revolves around a short analysis of Neil Postman’s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of which two important points,that is,"medium is epistemology" and "the entertainment time",are further discussed.
本文首先对尼尔·波兹曼的名作《娱乐至死》作了解读和评析,对其中几个重要论点,如"媒介即认识论"、"娱乐业时代"等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5)  Balz-Schiemann
巴兹谢曼
6)  Leon Hirszman (1937~  )
希兹曼,L.
补充资料:魏斯曼,A.
      德国动物学家。1834年1月17日生于法兰克福,1914年11月5日卒于弗赖堡。1852年入格丁根大学学医,1856年毕业。先后在巴登和奥地利当过军医和私人开业医生。1861年在吉森大学从师于德国动物学家K.G.洛伊卡尔特,学习动物发生学及形态学,1863年完成了关于双翅目昆虫变态的论文。1866年担任弗赖堡大学医学系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副教授,1868年在该校创办动物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1871年升任教授。60年代中期以后因眼疾不得不终止显微镜下的研究而转向遗传、发生和进化问题的理论探讨。他讲授C.R.达尔文进化论多年,直至1912年退休。
  
  魏斯曼于1883年提出有名的"种质论"。种质论主张生物体由质上根本相异的两部分──种质 (germplasm)和体质 (somaplasm)组成。种质负责生命的遗传与种族的延续。种质是独立的、永恒的、连续的。而体质仅营养个体,是由种质派生的,随个体死亡而消亡,因而是临时性的,不连续的。魏斯曼认为生物体在一生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器官的用与不用所造成的变化只表现于体质上,而与种质无关,所以后天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他用连续切去22代老鼠的尾巴而第23代老鼠仍具正常尾巴的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魏斯曼最初认为种质即生殖细胞,后来改变了上述想法,认为种质只存在于核内染色质中。魏斯曼认为染色质是由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许多遗子(ids)集合而成的遗子团(ident)。遗子中又含有许多的粒状物质,称之为定子(determinant),定子还可再分为更小的单位──生源子(biophore),后者是生命的最小单位。随着个体发育,各个定子渐次分散到适当的细胞中,最后至于一个细胞含一个定子。生源子能穿过核膜进入细胞质,使定子成为活跃状态,从而确定该细胞的分化。而种质(性细胞)则储积着该生物特有的全部定子,遗传给后代。魏斯曼的种质论得到德国动物学家Th. 博韦里的关于马副蛔虫受精卵研究结果的支持。虽然魏斯曼将生物体截然分为体质与种质两部分是不对的,但他的种质论启迪了人们去深入研究遗传物质,从而相继发现了染色体、基因和 DNA。因此他是有一定功绩的(见种质学说)。
  
  对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魏斯曼只接受和强调生存斗争的原理,而根本改变了达尔文有关变异及其遗传的见解。基于种质独立和连续的观点,魏斯曼坚决否定获得性状遗传,坚决反对拉马克主义与新拉马克主义。魏斯曼称自己的学说为新达尔文主义。魏斯曼曾同H.斯宾塞,病理学者R.C.菲尔肖和动物学者E.海克尔、R.西蒙、赫特维希兄弟等新拉马克主义者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