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ollage
[英]['kɔlɑ:ʒ] [美][kə'lɑʒ]
拼贴画
1.
In his works,he has applied techniques of parody,irony and collage and experimented in his language.
他运用戏仿、反讽和拼贴画等手段,在语言上大胆地进行试验,在创作艺术上有意识地创新,从各个侧面嘲讽了当代西方社会。
2.
This thesis first of all offers a basic conclusion of the post-modernism novels,and then comparatively interprets the collage in the post-modernism novels.
拼贴画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3.
He uses postmodernist technique, such as non-linear narration, fragment, collage and pastiche in his works by making bold language experiments, which reflect the author s unique idea of modern literature.
唐纳德·巴塞尔姆突破传统的纯文字文本的叙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文形式,在作品中进行大胆的语言试验,将非线性、碎片性、拼贴画、戏仿等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运用于文本中,折射出作者独特的当代文学审美理念。
3) a genuine Picasso; genuine leather.
真正的毕加索的画;真皮。
4) literal collage
文字拼贴画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ictorial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painting techniques of literal collage, leaving blanks and plane angle in the novel and shows that by this means of interpretation the text itself is not subtle but very structural.
本文以其著名短篇《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画面场景为切入点,解读文字拼贴画、“留白”的画面艺术、平面视角这三种绘画技法在小说中的应用,说明若以画面解读法来阅读海明威式的小说,其文本本身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结构致密,韵味无穷,并进而论证叙事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相通相融。
5) Picasso
[英][pi'kæsəu] [美][pɪ'kɑso]
毕加索
1.
Museo Picasso Malaga, Spain;
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
2.
Picasso and Greece: the classical tendency and Greek art influence in 1920-30 s;
毕加索与希腊:二三十年代毕加索的古典倾向及希腊影响
3.
The Theme of Guitar and It s Variations in Picasso s Paintings;
毕加索作品中的吉他主题与变奏创作
6) Pablo Picasso (1881~1973)
毕加索,P.
补充资料: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 Picasso,Pablo 西班牙-法国画家。1881 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穆然城。自幼喜好艺术。在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因不满学院派保守的教学方法而离开学校,并积极参加当地文化名人的沙龙聚会。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流派,诸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对他都有吸引力。
创作 1900~190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阶段。作品初用蓝色调,后又用粉红色调,描绘充满孤寂、悲怆的贫困者、残疾人、江湖艺人等。代表作《熨衣服的妇女》、《喝苦艾酒者》、《杂技演员之家》等,均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1904年前后的巴黎之行,使他眼界大开,那里的新艺术思潮及其探索成果,给他以刺激与启发。 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表明其创作已转入立体主义阶段。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公开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进行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这类作品在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情况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 卡恩韦勒像》、《静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开始对J.-A.-D.安格尔精确而细致的素描感兴趣,画风也由立体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1922年的《竞跑》、《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宏伟的气势,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作。
西班牙内战时期,他始终站在共和国一边,反对佛朗哥政权。当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镇滥杀无辜平民的消息传出后,他创作了壁画《格尔尼卡》,表达了他的悲愤之情。在德国纳粹占领法国后,他坚持爱国主义气节,在巴黎闭门作画,拒绝法西斯利诱。1944年他参加了法国共产党,表示要把绘画当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击敌人。大型油画《尸骨存放所》就是通过对纳粹集中营的描绘,表示了对法西斯兽行的愤怒谴责。20世纪50年代初,他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他的一幅《鸽子》版画,被选为巴黎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标。这期间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朝鲜的屠杀》和《战争》、《和平》等,不仅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好战者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及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成就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