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自积分式罗氏线圈
1)  self-integral rogowski coil
自积分式罗氏线圈
2)  Self-integral rogowski current coil
自积分式罗果夫斯基电流线圈
3)  Self-Integral Coil
自积分式线圈
1.
Application of Self-Integral Coil on the Intrinsic Inductanc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Capacitors;
自积分式线圈在电容器固有电感等参量测定中的应用
4)  Rogowski coil
罗氏线圈
1.
Rogowski coil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ducer applied to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GIS;
应用于GIS保护及监测的罗氏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2.
Self-integrating Rogowski coil for nanosecond current measurement;
自积分式罗氏线圈测量纳秒级高压脉冲电流
3.
Rogowski coil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switching current of the RSD.
分析了用于检测高速大功率RSD(ReverselySwitchedDynistor)开关状态电流的试验平台的简化模型和罗氏线圈测量系统的工作机理及其构造方法。
5)  self-integrating coil
自积分线圈
1.
A self-integrating coil measurement of intense current in a successfully-operated pseudospark electron beam sourc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power,intense current density,low emittance, and high brightness is introduced.
介绍了用于最近成功运转的高功率,强流密度,低发射度,高亮度虚火花电子束源的强流测量方法──自积分线圈测量法。
6)  PCB Rogowski coils
PCB罗氏线圈
补充资料:沃罗夫斯基,В.В.
      俄国革命家、政论家、文学批评家。生于莫斯科一波兰工程师家庭。在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求学时加入大学生革命小组,1894年起为"莫斯科工人联盟"成员。不久以革命活动遭到囚禁(1897~1899)和流放(1899~1902),1902年流亡国外。1903年后属于布尔什维克派,先后为列宁的《火星报》撰稿,参加《前进报》和《无产者报》等的编辑工作。1905至1911年为敖德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南方局组织者之一。1912年再次被流放。1915年后在国外从事革命工作。十月革命后先后任驻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全权大使(1917~1919)、驻意大利大使(1921~1923)。1923年参加洛桑会议时被白匪杀害,遗体葬于莫斯科红场。
  
  沃罗夫斯基学识渊博,通晓6种欧洲语言。文学评论约占他的论著四分之一,是其著述主要部分。他的批评活动于19世纪末在流放地开始,而其开展则主要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他利用这一武器来配合政治斗争。在《战后之夜》(1908)、《论现代派的资产阶级性》(1908)、《巴扎罗夫和沙宁》(1909)、《列奥尼德·安德列耶夫》(1910)等文中,他批判现代派和颓废派所宣扬的享乐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指出文学上的反动只是重复社会上的反动思想;这些文学冒充进步或革新纯系神话,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所产生并为他们"自我慰藉所需要的腐烂的果实";而作者的反人民的倾向必然毁灭自己的创作才华。在1908至1912年发表的关于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皮萨列夫等评论中,他捍卫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优良传统,阐明他们同自由主义贵族的本质区别,反对当时自由派利用他们为自己张目。沃罗夫斯基要求文学从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中反映其主导的趋势。他肯定契诃夫、布宁、库普林等旧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能够描绘生活中"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具有认识意义;同时指出他们只看到社会过程的前一半,即旧事物的瓦解,却忽视这个过程的后一半,即新事物的诞生。他认为,能表现新兴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的,只有无产阶级作家。他欢迎并捍卫革命"海燕"高尔基,并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来分析高尔基的思想和创作的发展(《论马·高尔基》,1902;《马克西姆·高尔基》,1910)。虽则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中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再论高尔基》,1911;《两个母亲》,1911),但总的说来,却为高尔基研究以至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基础的奠定作出了贡献。
  
  沃罗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开创者。他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断言任何作家必然具有倾向性,批评所谓创作"自由"和"纯艺术"的虚伪性,并有力地证明进步或反动的世界观在文学真实反映现实上的正负作用。他的评论文章具有强烈的论战性质,同时表现出透彻的逻辑和细腻的鉴赏力。在中国,30年代就翻译介绍过他的文集,新近又出版了他的《论文学》一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