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hythm prose with the same theme
齐梁同题赋
3) Jian'an Fu of the same title
同题共作赋
4) the female topic poem and verse
女性题材诗赋
5) responsory poetry with the same subject
同题唱和诗
1.
The Song Dynasty s responsory poetry with the same subject was not only communicative,sportive and competitive,but also had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宋代同题唱和诗不仅具有切磋交流性、游戏性、竞技性,而且具有互补性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
6) Yuefu poems on the same subject
同题乐府诗
补充资料:题齐安城楼
【诗文】: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释】:
【注释】: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此诗首句“呜轧(一作呜咽)江楼角一声”,“一声”两字很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甚著。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乃因其数字的运用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则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令人不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周啸天)
【出处】: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释】:
【注释】: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此诗首句“呜轧(一作呜咽)江楼角一声”,“一声”两字很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甚著。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乃因其数字的运用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则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令人不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周啸天)
【出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