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1)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1.
Discussing the Combination of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接
2)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
农村医疗救助
1.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of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different organizations executing the policy have different interest perspectives.
在农村医疗救助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选择。
2.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 The "quasi-insurance" of its operating system, the limited scope and so on.
分析了农村医疗救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度运行"准保险化"、救助范围有限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明确农村医疗救助的定位、减轻贫困人口的疾病负担等,以真正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解决"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
3.
However, the actual work in rural medical assistance that the actual amount of aid paid by th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and the medical assistance program estimates annual amount to be paid.
目前,全国有1501个县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框架,但是在农村医疗救助实际工作中发现,每年实际支付救助金数额与按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计划中测算的每年应支付数额相比,使用率不足50%。
3)  Rural Mutual Aid System
农村互助医疗制度
4)  developing medical assistance of countryside
发展型农村医疗救助
5)  the rural Medicaid Implementation system
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6)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医疗救助制度
1.
A Case Study of New Mode Combining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Insurance with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in Suzhou
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模式——关于苏州市的个案研究
2.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Anti-social exclusion must be execut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the theory of health equality.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是分配正义性理论、卫生公平性理论的必然要求,是反社会排斥的重要措施,其必要性和贡献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论证。
补充资料:农村


农村
village

  农村(villa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 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 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 5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 000人以下者为农村。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无所谓村落。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期,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同时,为防御外族侵扰和野兽的侵害等,要求一个氏族聚居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最早的村落原始村落是以血缘关系形成的氏族部落的聚居之地,实行原始公有制,按自然分工进行生产活动,平均分配。至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的村落中,出现了集市。在奴隶社会的农村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相继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大的村落中,手工业者集中,商业集中,形成永久性市场。这些地方,逐步演变成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政权的巩固,则修筑城堡等,逐渐出现了城市。大商人、大奴隶主、官吏聚居在城市,奴隶、个体小农、少数小奴隶主则居住在农村。奴隶社会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农村中,主要居住着农民(雇农、佃农、自耕农)或农奴、中小地主等。土地等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封建地主阶级(或封建农奴主阶级)所有,少部分归农民所有。封建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剥削农民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