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
1)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
2)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中国古代文论
1.
Its stress on tradition and procedure becomes salient when law is related to the background on which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s based.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法"是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
3)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中国古代文论
1.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and opening up the new: an 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modernit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返本与开新:本体性阐释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
2.
Based on the entire organic structure of Chinese culture,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grasp the literature also with this kind of thought,so it is full of poetic characteristics.
基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有机结构,中国古代文论也以这种整体把握的方式去审视文学,建构成一套富有诗性特征的思维方式。
4)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中国古代文论
1.
On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Under Field of Views;
多维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2.
Wenxindiaolong is a gem of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 ,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 ,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 ,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3.
The "aphasia" and "barletta" are two summaries with the study on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and it produces the stern theory difficult in modern reforming.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
5)  The selected Readings from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中国古代文论选
6)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中国古代文学
1.
My Opinion to the Classical Spirit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经典”之我见
2.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as the special features only in long gallery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性特征。
3.
Therefore,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speciality in Guizhou Province should include the content of Guizhou ancient literature or arrange it as elective course in the college,f.
因此,我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补入贵州古代文学之内容,或应开设贵州古代文学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爱我贵州、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的全新阐释

陈兴

由傅璇琮、蒋寅总主编,由赵敏俐、谭家健、刘跃进、蒋寅、刘扬忠、张晶、郭英德担任分卷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六十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年、通力合作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三百三十万字,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等七个历史时段,每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通论各段文学的时间起讫、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文学史地位;(2)根据各段文学创作的不同状况,分论各体文学的创作风貌、高下得失,描述各体文学的盛衰流变,尤着眼于“一代有一代之胜”的文学成就;(3)从各段文学的时代特征出发,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传统的关系,抓住文学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4)梳理历来整理、研究各段文学典籍的成果,对各类文学典籍的存佚、收藏及整理情况做出总结性的评述;(5)站在二十一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以往的成就,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学术史加以反思,进而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思路。

“不大通,何由得大有!”“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通”字,它以宏通的学术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部风貌,以多元的视角、多样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全新的阐释。纵向上清理了文学史的发展线索,揭示文学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横向上打开了文学史与相邻学科的通道,为读者理解、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提供了参照。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的出版,是傅璇琮先生等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巨献,也是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精心推出的重大出版成果。《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权威性高、信息量大,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它为普通读者提供了较全面的基础知识,为初学者指示了学术门径,为学界同仁提供了最新的学术总结和学科展望,反映了二十世纪的学术积累和认识深度,体现了当代学者对学科的认识及对学术史的估量,在创作思路、表现方法以及知识积累、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和建设性的最新成就。本书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构成了它不同于现有的文学史著作的特色,可称之为立足于二十世纪学术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术趋向,一部具有学术总结、学术指导和学术展望意义的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史力作。

以下为古代文学常识: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