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venue structure
财政收入构成
1.
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 finance system under the Tudor and Stuart England——from the aspects of revenue structure;
论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财政体制性质的演变——财政收入构成角度的分析
4) financial revenue
财政收入
1.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Revenue Metric Model in Fujian Province;
福建省财政收入计量模型研究
2.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building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p,d,q)and SAS realizing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RIMA,applyed ARIMA model to analying and forecasting of our country s financial revenue, it is a model of high prediction precision for short–term time series.
将ARIMA模型应用于我国财政收入的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ARIMA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3.
Aft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m in Chongqing, with regress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 and factor analytic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points out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in Chong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increasing its financial revenue.
利用回归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方法 ,对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并对重庆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做了分析 ;指出了重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5) revenue
[英]['revənju:] [美]['rɛvə'nu]
财政收入
1.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xcessively high increase rate of planned revenue;
财政收入计划增长率过高的负面效应
2.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causes of non - public economy in Zhuzhou City, discusses the controlled factors of revenue and advances the ways to develop non - public economy and increase revenue.
分析了株洲市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及其原因,论述了财政收入的受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对策。
6) financial income
财政收入
1.
Research on the joint analysis and the error correct model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come and the GDP in Tianjin
天津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2.
On Scientific Nature and Limits of Best Financial Income Sc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fare Economics
论福利经济学分析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补充资料:财政收入结构
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多种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通过国家预算集中财政资金的不同来源、规模和所采取的不同形式,以及各类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将财政收入作为整体结构来分析,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财政收入来源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便于有的放矢地加强财政收入的宏观调节,实现利益的兼顾分配;推进财政收入结构优化,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功能。
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决定着财政收入结构的合理化。而财政收入结构是否比例关系合理、利益关系协调、收入取予适度、财力具有后劲,也制约着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影响各方面积极性的调动和分配关系的调节。在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保证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适当比重,并形成合理的结构,是稳定财政、增强财政调控实力、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客观需要。西方国家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虽然也采取主要依靠税收、发行公债和增发纸币等形式,组成各自的财政收入结构,但它所体现的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及其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的剥夺,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额外剥削关系。它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结构所体现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大体可按项目结构、所有制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 指国家财政收入由不同的征集方式形成的结构。主要由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企业上交利润)、债务收入(内债和外债收入)、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等组成。1984年以前,财政收入的主要项目是税收和国营企业上交利润。实行利改税以后,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征税制,税收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990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1%以上;企业收入,如将企业亏损补贴合并冲减计算,呈负数;债务收入,包括内债和外债,占1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是为加强重点建设和调节分配能力而增设的专项资金收入项目,约占10%。分析财政收入各项目在总体结构中的比例及其变化,有利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集中,有效地调节收入的合理分配。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指按照财政收入来源的经济类型划分的结构。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是主体,一般占年度财政收入80%以上。随着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1986年以后,非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其中集体经济接近20%,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大,部分地呈增长趋势。
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 指由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形成的收入结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财政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44.5%(轻工业占25.3%,重工业占19.2%),农业占14.9%,商业占22.5%,交通运输业占7.5%,建筑业占0.5%,其他占 10.1%。到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工业占77.2%(轻工业占32.3%,重工业占44.9%),农业占4.4%,商业占0.1%,交通运输业占6.5%,建筑业占0.4%,其他占11.4%。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已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部门。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也可按三次产业结构划分,即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流通部门)划分,形成以产业部门为主的财政收入结构。对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为培植财源、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主攻方向的选择。
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指财政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分布,组成的具有层次特性的结构。①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布,组成财政收入的级次构成。中央支配的财政收入比例,不但制约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地方积极性的发挥。②财政收入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分布,组成地区性财政收入结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均高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1987年上海、天津、北京三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500元,而贵州、四川、西藏、河南、江西、安徽等六省(自治区)不足80元。有些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财政收入的自给率低,还需中央财政补贴。进行地区结构分析,有利于国家财政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使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走共同富裕之路。
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决定着财政收入结构的合理化。而财政收入结构是否比例关系合理、利益关系协调、收入取予适度、财力具有后劲,也制约着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影响各方面积极性的调动和分配关系的调节。在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保证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适当比重,并形成合理的结构,是稳定财政、增强财政调控实力、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客观需要。西方国家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虽然也采取主要依靠税收、发行公债和增发纸币等形式,组成各自的财政收入结构,但它所体现的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及其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的剥夺,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额外剥削关系。它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结构所体现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大体可按项目结构、所有制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 指国家财政收入由不同的征集方式形成的结构。主要由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企业上交利润)、债务收入(内债和外债收入)、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等组成。1984年以前,财政收入的主要项目是税收和国营企业上交利润。实行利改税以后,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征税制,税收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990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1%以上;企业收入,如将企业亏损补贴合并冲减计算,呈负数;债务收入,包括内债和外债,占1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是为加强重点建设和调节分配能力而增设的专项资金收入项目,约占10%。分析财政收入各项目在总体结构中的比例及其变化,有利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集中,有效地调节收入的合理分配。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指按照财政收入来源的经济类型划分的结构。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是主体,一般占年度财政收入80%以上。随着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1986年以后,非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其中集体经济接近20%,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大,部分地呈增长趋势。
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 指由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形成的收入结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财政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44.5%(轻工业占25.3%,重工业占19.2%),农业占14.9%,商业占22.5%,交通运输业占7.5%,建筑业占0.5%,其他占 10.1%。到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工业占77.2%(轻工业占32.3%,重工业占44.9%),农业占4.4%,商业占0.1%,交通运输业占6.5%,建筑业占0.4%,其他占11.4%。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已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部门。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也可按三次产业结构划分,即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流通部门)划分,形成以产业部门为主的财政收入结构。对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为培植财源、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主攻方向的选择。
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指财政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分布,组成的具有层次特性的结构。①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布,组成财政收入的级次构成。中央支配的财政收入比例,不但制约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地方积极性的发挥。②财政收入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分布,组成地区性财政收入结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均高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1987年上海、天津、北京三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500元,而贵州、四川、西藏、河南、江西、安徽等六省(自治区)不足80元。有些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财政收入的自给率低,还需中央财政补贴。进行地区结构分析,有利于国家财政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使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走共同富裕之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