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村留守学生
1)  children staying behind in rural areas during the absence of their parents
农村留守学生
2)  students staying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in rural areas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
3)  junior school students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农村留守初中生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junior school students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score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these fact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depression,anxiety and emotional imbalance of ASLEC,venting,fancy and tolerance of CSSMSS,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loss and health adaptability of MMHI-60.
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
4)  Left-behind students
留守学生
5)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农村留守儿童
1.
[Objective]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unan province,so as to provide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project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basic data, and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ormulating relative policy, improving and solving the nutritional and healthy problem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与生长发育现况,发现其营养与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留守儿童”营养干预工程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改善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
In 2005, the amount of the 0~5 years old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has reached 1585 ten thousand,accounting for 27.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0~5周岁幼儿的数量规模已达1585万人,占27。
6)  Rural hometown-remained children
农村留守儿童
1.
However ,most of them have to leave their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s for most reasons, these children are known as the“rural hometown-remained children”.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大量迁移及其对迁移人口户籍的严格限制所形成的现象。
2.
As a new social phenomenon during the social trans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with rural hometown-remained children has caused great attention ranging from the government,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whole society.
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缓解乃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难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加强亲子沟通交流与监管;加强学校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加强社会关注,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强化政府职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补充资料:农村


农村
village

  农村(villa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 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 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 5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 000人以下者为农村。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无所谓村落。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期,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同时,为防御外族侵扰和野兽的侵害等,要求一个氏族聚居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最早的村落原始村落是以血缘关系形成的氏族部落的聚居之地,实行原始公有制,按自然分工进行生产活动,平均分配。至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的村落中,出现了集市。在奴隶社会的农村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相继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大的村落中,手工业者集中,商业集中,形成永久性市场。这些地方,逐步演变成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政权的巩固,则修筑城堡等,逐渐出现了城市。大商人、大奴隶主、官吏聚居在城市,奴隶、个体小农、少数小奴隶主则居住在农村。奴隶社会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农村中,主要居住着农民(雇农、佃农、自耕农)或农奴、中小地主等。土地等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封建地主阶级(或封建农奴主阶级)所有,少部分归农民所有。封建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剥削农民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