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egeneration of soil fertility
土壤肥力退化
1.
Pure Chinese fir succession can result in the degeneration of soil fertility.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
3) Soil fertility changes
土壤肥力变化
1.
A long-term field trial on fertilization and on use of recycled nutrients in farming systems Ⅳ.Soil fertility changes.;
辽西褐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中长期试验Ⅳ.土壤肥力变化
4) soil fertility
土壤肥力
1.
Effect of jute geotextiles biodegradation on soil fertility;
黄麻土工布降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ertility and tree growth in the broad-leaved Pinus korariensis forest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3.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fertility in Napahai wetland of Northwestern Yunnan Plateau;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6) fertility of soil
土壤肥力
1.
Effects on the fertility of soil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s of fertilizer affected by fertilizer practices;
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tility of soil and growth of turfgrass in Yuandang Lake area of Xiamen;
厦门筼筜湖区绿化草坪草生长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补充资料:土壤化学
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土壤中的物质组成、组分之间和固液相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以及离子(或分子)在固液相界面上所发生的化学现象。土壤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可借助各种方法加以调节和改善。土壤化学包括以下几方面:
土壤矿物 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约占土壤重量的95%,其中蕴藏着植物和土壤生物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土壤矿物分两类:原生矿物,指火成岩或变质岩风化后残存的碎屑,为构成土壤砂粒和粉粒的主要组分;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矿物风化是原生矿物发生崩解和分解的现象,矿物破碎后不改变成分和结构的属物理风化;在化学作用下结构发生局部改组直至彻底解体的属化学风化。次生矿物主要通过新生过程和转变过程形成。 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除碳酸盐和二氧化碳以外的各种含碳化合物的总称。由未分解和半分解的生物残体和腐殖质构成。地表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大,从低于0.1%至几乎100%,但多数在5%以下。某些沼泽土、泥炭土或高山土壤,其表层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或更高,称有机质土壤。土壤中有机质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土温、增强保水保肥性和缓冲性,为植物提供大量有效养分;还可与进入土壤中的化学农药结合,影响农药的生物活性、持续性和淋溶状况等。 土壤胶体 土壤中活性最大的颗粒。直径通常在0.001~0.2微米之间 。其含量约为土壤重量的2%~50%。土壤胶体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3类 。土壤胶体颗粒细小,表面积大;带电荷;分可逆与不可逆胶体。土壤胶体含量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耕性;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有从土壤溶液中吸附各种阳离子的能力,所吸附的阳离子的组成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土壤胶体,尤其是有机无机复合体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土壤溶液 泛指含可溶性物质的土壤水。可溶性物质分气体物质、有机物和简单的无机盐等。土壤的一些化学过程,包括养分的转化和迁移过程都在土壤溶液中进行。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浓度主要取决于土壤固相和气相的物质组成,同时还因施肥、灌溉及其水质、地下水水质、降水、植物的吸收和淋溶作用等的影响而有变化。通常土壤溶液的浓度在200~1000ppm左右,渗透压低于一个大气压,能使植物得到必要的水分。 土壤电荷性质 土壤中细颗粒(主要指胶体颗粒 )表现出的带电行为。土壤电荷分为永久负电荷、可变负电荷和正电荷。土壤电荷80%以上集中在胶体部分。电荷在胶体表面上分布不均匀,各部位的电荷密度也不相同。土壤带有电荷,因而能保持、储蓄和不断地向植物供给养分离子。 土壤吸附性 土壤吸附液体和溶解于液体中物质的能力。是土壤保蓄养分和具有缓冲性的基础;并能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的结构性以及土壤中生物的活性等。土壤吸附是由于土壤固、液相界面上离子(或分子)的浓度高于该离子(或分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时出现的界面化学行为。分为物理性吸附、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化学吸附。土壤吸附性能受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土壤pH值和离子本性等的影响。 土壤酸度 反映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土壤胶体上交换性氢、铝离子数量状况的一种化学性质。土壤酸度包括强度和数量两个方面。强度的主要指标是pH值。pH值6.5~7.5为中性土壤,5~6.5为酸性土壤,pH值小于5.0为强酸性土壤,7.5~8.5为碱性土壤,pH值大于8.5为强碱性土壤。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性有不同要求,多数作物只能在pH值6~7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土壤酸度对土壤中矿物质养分的有效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等也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缓冲性 土壤抵制pH值改变的能力。产生于土壤中的粘粒和腐殖质对离子的吸附。土壤缓冲性可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难于解离的吸附态,或改变溶液中的离子组成和活度。对于因微生物、植物根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和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引起的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增大有稳定作用。 土壤氧化还原性 土壤中各种能传递电子的物质在动态变化或平衡时所表现的性质,对土壤肥力与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以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作为表示土壤氧化还原性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土壤氧化还原性受土壤易分解的有机质和易氧化或易还原的无机物质以及pH值等因素的影响。它又影响土壤的一系列性质,是决定土壤中养分转化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