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坑组芯
1)  pit molding
地坑组芯
1.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casting technologies of column, pit molding and hand molding,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分析了TAC-20立柱铸件的地坑组芯工艺和手工模样工艺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手工模样铸造工艺方案。
2)  pit [英][pɪt]  [美][pɪt]
地坑
1.
Since underground and embedding transformers are set in pit for long time,heat problem is very prominent.
地下式和地埋式变压器长期埋放于地下,热问题十分突出,变压器温升及地坑环境温度对其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3)  Jiaokeng Formation strata
焦坑组
1.
In the paper,the author made a contrast with and a study of made a study of lithostratigraphy and biostratum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Triassic Jiaokeng Formation strata in the basins of Northwestern Fujian.
对闽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各盆地的焦坑组岩石地层特征、生物地层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盆地沉积环境。
4)  Yinkeng Formation
殷坑组
1.
Altogether 47 genera and 50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12 of all the 89 samples taken within 14 m Yinkeng Formation (Bed 25-60) in Meishan Section D (GSSP) of Changxing in Zhejiang.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 1 4m厚的地层内 (第 2 5 - 6 0层 )密集采孢粉样 89件 ,从 1 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 4 7属 5 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 Equisetosporites组合 。
5)  Dakeng Formation
大坑组
1.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prim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secondary deformational structures in Dakeng Formation.
江西修水县西北部元古代九岭群大坑组露头较好,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发育。
6)  Hengkengli Formation
横坑里组
补充资料:豫西地坑院

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许多国内外游人更是对黄河岸边这一奇异的民间建筑文化风俗叹为观止。

如今,随着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和退宅还田、土地复耕力度的加大,夕日住在地坑院的农民逐渐搬到相对平坦地方,集中建平房、小楼房居住,地坑院正在逐渐被废弃而日益减少。目前洛阳邙山到三门峡市区以南沿黄河绵延20余公里长的黄土平原上,还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地下村落,仍然存留着几十户以地坑院生活的人家。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8~12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作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人住在坑里,排水问题自然是第一大事。为此,他们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地坑院与通往地面的通道旁有一口深水井,加一把辘轳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4种。这说明建造地坑院同样受到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方向的朝向。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所以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的喜爱,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地坑院这样一种简单的居住环境,一种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

然而遗憾的是,洛阳、三门峡当地的文化、旅游部门并没有把地坑院这一独特的民间建筑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去加以保护、挖掘和开发,许多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不知道地坑院在哪里、路怎样走。

豫西地坑院正面临着消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