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ntactic priming effect
句法启动效应
1.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is discussed from comparison of pragmatic relations of meaning,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effects,cultural context,equivalence principl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etc.
从英汉语言语用意义关系对比,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文化语境、对等原则和惯用表达等方面着手,探讨跨文化语用口译,指出语用得体原则和以意为先的语用翻译策略,进而强调具备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对口译成功的重要性。
2) syntactic priming
句法启动
1.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such as picture description, sentence complementarity and sentence recall, then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issues of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本文介绍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图片描述法、补句法和句子回忆法三种研究方法;总结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词序的一致性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的比较以及跨语言句法启动产生的机制等。
3) priming effect
启动效应
1.
The research of priming effects w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mplicit memory.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经验对当前任务的促进作用。
2.
The priming effect in temporal order perception is a phenomenon in which a primed stimulus was judged as appearing before an unprimed stimulus.
时序知觉中的启动效应是指被启动的刺激被知觉为先于未启动刺激出现。
4) Priming
[英]['praimiŋ] [美]['praɪmɪŋ]
启动效应
1.
A New Perspective on Framing,Agenda Setting,and Priming;
框架构建、议程设置和启动效应研究新视野——基于对2007年3月美国《传播学杂志》特刊的探讨
2.
Priming for new associations, also called associative priming, refers to the implicit memory for newly formed assoc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timuli or the features.
联想启动效应,又称作对新异联系的启动效应,是指对新近形成的联系的内隐记忆。
3.
The involvement of memory in visual search has been supported by research evidence from inhibition of return,priming,and perceptual learning.
该理论观点得到了返回抑制、启动效应和知觉学习等领域研究的支持。
5) priming effects
启动效应
1.
Research on the Priming Effects of Legally Sexual Articles and Images on Human Sexual Desire;
非受禁情色图文对性欲念的启动效应研究
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iming effects of Internet addicts.
本研究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网络成瘾者的启动效应进行了研究。
3.
This Study aimed to test the priming effects of violent pictures on aggressive cognition.
以暴力图片和词语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和词语记忆方式,从思维和记忆倾向两方面考查暴力图片对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
6) negative priming
负启动效应
1.
Then negative priming paradig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hibition ability of location on these two group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ibition ability of loc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结果表明: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与低,所有被试均能产生显著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即均具有位置抑制能力。
2.
In recent years,negative priming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have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3.
AIM To see if negative priming (NP) occurs in high frequency (grade 1)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o design a model on which this may happen.
目的 探讨高频汉字 (1级 )能否发生负启动效应 ,并初步建立高频汉字负启动效应发生模型 。
补充资料:句法分析
判断一个句子x是否符合给定句法的过程,也是检验x是否属于给定文法G所生成语言L(G)的过程。句法分析又称剖析。一类模式由文法G所描述也就是对x表示的模式的识别过程。因此,各种句法分析方法均可作为模式识别手段。当G为正则文法时,句法分析一般借助于有限自动机,看 x是否为相应的自动机所接受(见语言识别器)。当G为上下文无关文法时,实现句法分析可用各种剖析算法,其中主要的有自上而下的剖析、自下而上的剖析、CYK剖析算法和厄尔利剖析算法等。但G为上下文敏感文法或 O型文法时,还没有高效率的句法分析方法(见短语结构文法)。
自上而下的剖析 这种剖析是"面向目标"的,从起始符S出发,利用产生式再写句型中的非终止符,以尝试逐步地匹配输入符号串x。若对某一阶段的子目标(x的一个前缀)匹配失败,就必须回溯,再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都已失败,则可断言x不属于 L(G)。例如,设G由产生式:①S→aSbS,②S→aS,③S→c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cbc,则对x的自上而下剖析过程如图1,依次利用产生式①、②、③,就可由 S出发导出x。这相当于自上而下地构成x的派生树(图2),剖析方法由此得名。
自下而上的剖析 与自上而下的剖析过程相反,这是从输入符号串x开始,尝试用产生式左端的非终止符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即与产生式右端相同的子串),以期逐步达到将x缩为起始符S的目标。若某一阶段的尝试失败,也需要回溯并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失败,就可以断言x不属于L(G)。例如,以从左到右的次序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对输入字符串x=acbc用前述文法进行自下而上的剖析,其过程如图3。由此可见,依次利用产生式③、②、①,可将x逐步缩减到S。这相当于自下而上地构造x的导出树(图2),故称自下而上的剖析方法。
CYK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科克(Cocke)、D.H.杨格 (Younge)和 T.卡萨米(Kasami)三人于1967年前后各自独立地发现的,并以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当上下文无关文法G 处于乔姆斯基范式,即产生式的形式为A ─→BC和A ─→α 时,可用CYK算法对输入符号串x=a1a2...an进行句法分析。具体步骤是构造一个三角形的表 T={tij|1≤i≤n+1-j,j=1,2...,n},其中 ti1={A|若A─→ai是G的产生式},i=1,...,n,且当 1≤n时,tij={A|若有某个k,1≤k≤j使B∈tik ,C∈ti+k,j-k,且A─→BC是G的产生式},1≤i≤n+1-j。在构造好表T 以后,由起始符S 是否属于t1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As,s─→b,A─→sA,A─→a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bab,则表T 如图4。因s∈t14,故x∈L(G)。
厄尔利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厄尔利于1968年提出的,是对一切上下文无关文法G=(N,∑,P,S)都适用的高效率句法分析方法。当输入符号串x=a1a2...an时,先构造剖析表列I0,I1,...,In,其步骤如下:
① 令j=0。对P 中每个形如s─→α 的产生式,把项目[s-→·α,0]添加到I0中。
② 若[B─→β·,i]在 Ij中,则对 Ii中每个形如[A─→α·Bγ,k]的项目,把[A─→αβ·γ,k]添加到Ij中,这里 i≤j。
③ 若[A─→α·Bγ,i]在Ij中,则对P中每个形如B─→β的产生式,把项目[B─→·β,j]添加到Ij中。
④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没有新项目可添加到Ij中为止。然后,若j=n则终止,否则用j+1代替j并执行下一步。
⑤ 对Ij-1中每个形如[A─→α·ɑjγ,i]的项目.把[A─→αɑjγ,i]添加到Ij中。转到第2步。在剖析表列I0,I1,...,In构造完毕后,由项目[S─→α·,0]是否属于I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SA,S─→A,A─→ɑA,A─→b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bab,则其剖析表列是
I0
I1
[S-→·SA,0]
[A-→b·,0]
[S-→·A,0]
[S-→A·,0]
[A-→·ɑA,0]
[S-→S·A,0]
[A-→·b,0]
[A-→·ɑA,1]
[A-→·b,1]
I2
I3
[A-→a·A,1] [A-→b·,2]
[A-→·ɑA,2]
[A-→ɑA·,1]
[A-→·b,2]
[S-→SA·,0]
因[S─→SA·,0]属于I3,故x属于L(G)。
对于模式识别来说,句法分析是对输入模式的识别过程,也是对输入模式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除了上述方法外,不少研究者针对不同形式的文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参考书目
A.V.Aho and J.D.Ullman,The Theory of Parsing, Tranlation and Compiling,Vol.1,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2.
自上而下的剖析 这种剖析是"面向目标"的,从起始符S出发,利用产生式再写句型中的非终止符,以尝试逐步地匹配输入符号串x。若对某一阶段的子目标(x的一个前缀)匹配失败,就必须回溯,再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都已失败,则可断言x不属于 L(G)。例如,设G由产生式:①S→aSbS,②S→aS,③S→c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cbc,则对x的自上而下剖析过程如图1,依次利用产生式①、②、③,就可由 S出发导出x。这相当于自上而下地构成x的派生树(图2),剖析方法由此得名。
自下而上的剖析 与自上而下的剖析过程相反,这是从输入符号串x开始,尝试用产生式左端的非终止符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即与产生式右端相同的子串),以期逐步达到将x缩为起始符S的目标。若某一阶段的尝试失败,也需要回溯并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失败,就可以断言x不属于L(G)。例如,以从左到右的次序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对输入字符串x=acbc用前述文法进行自下而上的剖析,其过程如图3。由此可见,依次利用产生式③、②、①,可将x逐步缩减到S。这相当于自下而上地构造x的导出树(图2),故称自下而上的剖析方法。
CYK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科克(Cocke)、D.H.杨格 (Younge)和 T.卡萨米(Kasami)三人于1967年前后各自独立地发现的,并以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当上下文无关文法G 处于乔姆斯基范式,即产生式的形式为A ─→BC和A ─→α 时,可用CYK算法对输入符号串x=a1a2...an进行句法分析。具体步骤是构造一个三角形的表 T={tij|1≤i≤n+1-j,j=1,2...,n},其中 ti1={A|若A─→ai是G的产生式},i=1,...,n,且当 1
厄尔利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厄尔利于1968年提出的,是对一切上下文无关文法G=(N,∑,P,S)都适用的高效率句法分析方法。当输入符号串x=a1a2...an时,先构造剖析表列I0,I1,...,In,其步骤如下:
① 令j=0。对P 中每个形如s─→α 的产生式,把项目[s-→·α,0]添加到I0中。
② 若[B─→β·,i]在 Ij中,则对 Ii中每个形如[A─→α·Bγ,k]的项目,把[A─→αβ·γ,k]添加到Ij中,这里 i≤j。
③ 若[A─→α·Bγ,i]在Ij中,则对P中每个形如B─→β的产生式,把项目[B─→·β,j]添加到Ij中。
④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没有新项目可添加到Ij中为止。然后,若j=n则终止,否则用j+1代替j并执行下一步。
⑤ 对Ij-1中每个形如[A─→α·ɑjγ,i]的项目.把[A─→αɑjγ,i]添加到Ij中。转到第2步。在剖析表列I0,I1,...,In构造完毕后,由项目[S─→α·,0]是否属于I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SA,S─→A,A─→ɑA,A─→b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bab,则其剖析表列是
I0
I1
[S-→·SA,0]
[A-→b·,0]
[S-→·A,0]
[S-→A·,0]
[A-→·ɑA,0]
[S-→S·A,0]
[A-→·b,0]
[A-→·ɑA,1]
[A-→·b,1]
I2
I3
[A-→a·A,1] [A-→b·,2]
[A-→·ɑA,2]
[A-→ɑA·,1]
[A-→·b,2]
[S-→SA·,0]
因[S─→SA·,0]属于I3,故x属于L(G)。
对于模式识别来说,句法分析是对输入模式的识别过程,也是对输入模式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除了上述方法外,不少研究者针对不同形式的文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参考书目
A.V.Aho and J.D.Ullman,The Theory of Parsing, Tranlation and Compiling,Vol.1,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