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North-American literature
北美华人女性英文文学
4) new overseas Chinese writing
北美新华文文学
1.
In new overseas Chinese writing,there are a series of images which have interrelations and constitute an integrated significant system.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意象。
5) Chinese literature in North America
北美华文文学
1.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writers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North America.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是指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主要来自中国台湾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
6) English literature of Chinese American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补充资料:《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论文结集。分上、下二册,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论集》共收入作者从1924年至1981年间撰写的论文、短论、序文、书评、通信等共72篇,另有自序和后记。
《论集·上》辑集了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至1981年)撰写的15篇学术论文和5篇短论。其中为建设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提出了积极的倡议。发表于建国初期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一文,指出发掘和研究民间文艺是建设新文艺、新文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拨乱反正后,作者又撰写了《把我国民间文艺学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工作》等多篇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观点,论述了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明确专业对象、扩大知识领域等建设民间文艺学的根本问题。《论集·上》中多篇论文对民间文学中的各类体裁和具体作品进行研究。撰写于建国初期的《歌谣中的醒觉意识》、《歌谣与妇女婚姻问题》等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发民间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70、80年代,作者撰写了《刘三姐传说试论》、《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等文,对论述对象从文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种角度进行探讨,揭示了它们产生、流传的实况,和作品的文学、社会价值。《论集·上》还收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方面的论著,有《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及《作为民间文艺学者的鲁迅》等,分别论述了晚清时期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学者对民间文学的见解及革命派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运用;"五四"歌谣学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经过、目的、主要倾向和意义;鲁迅与民间文艺的关系和有关论述。
《论集·下》辑集作者在全国解放前(1924到1949年)撰写的52篇文章。有长篇论文,也有相当一部分短论、札记、随笔、书评、序文和通信。书后有两个资料附录。
作者于30年代中期和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撰写了《民间文艺学的建设》及《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等文,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国际学界的情况,阐明了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并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关于神话、传说、故事的论文在全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中国这方面的宝库进行了开掘、清理、分类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型式》首次在中国对民间故事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类。《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列举古今大量资料,论述了这一世界性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的情况,及构成该故事的诸要素;《中国的地方传说》对于地方传说的名类、型式、特点及其与风俗信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他,对于瓠神话、植物起源神话、水灾传说、蛇郎故事、呆女婿故事等,都分别有所论述。
《论集·下》的另一部分论著对歌谣学领域进行探索。《中国民谣机能试论》论述了歌谣的几种特异功能;《绝句与词发源于民歌》论证了中国传统诗歌形体大都起源于民歌这一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歌谣杂谈》等对于歌谣的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论。
《论集·下》中写于20、30年代的文章,受西方人类学派和类型比较法的影响较大。作者在《后记》中对于自己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严肃的自我批评。40年代后期,作者在学术观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时期的著述如《关于方言文学运动理论断片》及《谈〈王贵与李香香〉》等,以明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民间文学的意义、作用以及它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论集·上》辑集了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至1981年)撰写的15篇学术论文和5篇短论。其中为建设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提出了积极的倡议。发表于建国初期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一文,指出发掘和研究民间文艺是建设新文艺、新文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拨乱反正后,作者又撰写了《把我国民间文艺学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工作》等多篇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观点,论述了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明确专业对象、扩大知识领域等建设民间文艺学的根本问题。《论集·上》中多篇论文对民间文学中的各类体裁和具体作品进行研究。撰写于建国初期的《歌谣中的醒觉意识》、《歌谣与妇女婚姻问题》等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发民间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70、80年代,作者撰写了《刘三姐传说试论》、《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等文,对论述对象从文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种角度进行探讨,揭示了它们产生、流传的实况,和作品的文学、社会价值。《论集·上》还收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方面的论著,有《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及《作为民间文艺学者的鲁迅》等,分别论述了晚清时期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学者对民间文学的见解及革命派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运用;"五四"歌谣学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经过、目的、主要倾向和意义;鲁迅与民间文艺的关系和有关论述。
《论集·下》辑集作者在全国解放前(1924到1949年)撰写的52篇文章。有长篇论文,也有相当一部分短论、札记、随笔、书评、序文和通信。书后有两个资料附录。
作者于30年代中期和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撰写了《民间文艺学的建设》及《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等文,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国际学界的情况,阐明了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并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关于神话、传说、故事的论文在全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中国这方面的宝库进行了开掘、清理、分类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型式》首次在中国对民间故事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类。《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列举古今大量资料,论述了这一世界性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的情况,及构成该故事的诸要素;《中国的地方传说》对于地方传说的名类、型式、特点及其与风俗信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他,对于瓠神话、植物起源神话、水灾传说、蛇郎故事、呆女婿故事等,都分别有所论述。
《论集·下》的另一部分论著对歌谣学领域进行探索。《中国民谣机能试论》论述了歌谣的几种特异功能;《绝句与词发源于民歌》论证了中国传统诗歌形体大都起源于民歌这一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歌谣杂谈》等对于歌谣的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论。
《论集·下》中写于20、30年代的文章,受西方人类学派和类型比较法的影响较大。作者在《后记》中对于自己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严肃的自我批评。40年代后期,作者在学术观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时期的著述如《关于方言文学运动理论断片》及《谈〈王贵与李香香〉》等,以明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民间文学的意义、作用以及它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