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
1)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estheties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
2)  Marxism aesthetics in China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1.
Li Da-zhao and initiation of Marxism aesthetics in China;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
3)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
He holds an initial historical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and is called "LU Xun of theoretical circle" by MAO Ze-dong.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
2.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whose historical process has propelled the progressive of economical socie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ideological culture, Marxist philosophy of Sinic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social ideology in China.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演进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激荡消融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引导社会思潮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公众要正确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实践,进而促进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蓬勃朝气的舆论氛围,推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健康发展。
3.
With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win, China\'s emergence of the "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 a new upsurge in research, but so far the "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中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高潮,但到目前为止,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界定却一直未达成共识。
4)  Sinicism of 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
The cultural motive for the Sinicism of 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动因
5)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6)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1.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mainly in the form of textbooks can not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times because it has a big gap with the real life.
以教科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际生活产生了较大距离,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需要。
补充资料:马克思主义美学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人类审美意识、美与艺术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P.拉法格、F.梅林、Г.В.普列汉诺夫、列宁、Α.В.卢那察尔斯基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充实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批判地吸取改造了美学史上、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成果,并对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科学阐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坚实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审美意识、艺术现象看作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物质生产的发展归根结柢制约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从而制约着审美和艺术的发展。但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艺术的特殊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复杂性、艺术美的时代性和永恒性等重要美学问题。马克思还从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出发,考察了美的本质和审美意识的产生,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在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家、艺术家的评论中,马克思、恩格斯又对现实主义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悲剧和喜剧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对美学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非常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他们和当时一些著名的艺术家保持联系,肯定和赞扬那些表现无产阶级解放要求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作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斗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重要阶段,应当在现实主义领域内占有自己的地位。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下,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审美意识、艺术活动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见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
  
  第二国际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拉法格、梅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分析批判了当时的美学思潮和与之相联系的各种文艺现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
  
  拉法格按照恩格斯的建议,批判了和实证主义相联系的自然主义,分析了E.左拉等人的作品,指出了自然主义停留在现象的外表及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实质,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艺术的虚伪和浮夸。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性质,使得资产阶级艺术像资产阶级的广告、商标和商品说明书一样是虚伪的。
  
  梅林的文学评论著作《莱辛传奇》,把唯物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引线,具体地分析了文学发展同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对比之间的复杂联系;揭露了普鲁士开明专制主义的实质,恢复了莱辛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梅林在对J.W.von歌德、J.C.F.von席勒的评论中指出:不能因为歌德、席勒这些古典大师在封建德国的鄙陋状况下作出了惊人的成绩,就赞美那种鄙陋状况。梅林的著作在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用于美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对于当时盛行的自然主义思潮,梅林采取审慎而严肃的态度,并在前后20年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评论分析。他认为自然主义的根本弱点在于排斥艺术家的想象力对现实的任何加工、否定艺术家的发现和独创性,其结果势必把照相当作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梅林指出,那种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前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无产阶级文学的观点是片面的。
  
  普列汉诺夫对艺术现象进行了唯物史观的研究。在审美意识的产生问题上,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加以系统化,并强调社会心理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中介环节的极大重要性。从19世纪90年代起,普列汉诺夫在一系列的著作中,批驳了俄国反动思想界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攻击和歪曲,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优秀传统,对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和颓废派艺术进行了阶级分析。普列汉诺夫的美学理论虽然在不少问题上还存在着缺点,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见Г.В.普列汉诺夫)
  
  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前就高度重视艺术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系,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和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阐明,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列宁指出文学艺术应当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同时又强调应当注意艺术本身的特点。列宁对Л.Н.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及其作品的两重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条件下,列宁提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曾提出的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见列宁美学思想)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卢那察尔斯基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研究美学和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十月革命后,他在列宁指引下,在对反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批判中,在贯彻列宁的美学思想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列宁的美学思想和马克思文艺批评的美学原则,广泛涉及和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相关的美学问题。虽然他的美学思想中有些错误的东西,但总的说来,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和富于敏锐的艺术感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见Α.В.卢那察尔斯基)
  
  毛泽东对无产阶级文艺问题作了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更为详细的阐明。他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认为文学艺术的源泉在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二者都是美,但前者比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后者反映出来的生活比前者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他提倡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去,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对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群众、艺术家的世界观与艺术创作等问题的论述,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审美活动和艺术实践的经验,与资产阶级美学的各种派别进行斗争,它必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