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ENG Bo-qi
郑伯奇
1.
There were deep differences on literaturecriticism theory between ZHENG Bo-qi and CHENG Fang-wu.
从创造社的内部差异可以看到,与法国19世纪诗歌传统相联系建立起"诗"的观念的,是创造社京都作家,这里有着郑伯奇与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深刻差异,由此出现1924年"国民文学"的倡导,以及翌年以穆木天为主在《语丝》上与钱玄同的论争,构成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次"诗"与"散文"观念的碰撞。
2) the mode of Zheng Bo-qi
郑伯奇模式
3) Zheng Boqi
郑伯奇(1895~1979)
4) Zheng Boxiong
郑伯熊
5) Zou Boqi
邹伯奇
1.
Zou Boqi s Photographic Mapping and Photography on Glass;
邹伯奇的摄影地图和玻板摄影术
2.
The Natural Science View of Chen Li and Zou Boqi;
陈澧、邹伯奇的自然科学观
6) Chippewa
[英]['tʃipəwɑ:] [美]['tʃɪpəwɑ]
奇伯瓦
1.
On Good Strains of Seeds Breeding for Blueberry-Chippewa;
美国蓝莓——奇伯瓦优良品种的选育
补充资料:郑伯奇
郑伯奇(1895~1979) 中国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陕西长安人。1895年6月11日生于西安,卒于1979年1月25日。1917年后在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留学生预备班、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帝国大学学习。1926年学业结束后回国到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7年到上海,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创作《抗争》等各种题材的舞台剧剧本;1929年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后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选为左联常委。1932年与夏衍、阿英一起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任编剧顾问,与阿英、夏衍等人合作编写电影剧本《盐潮》、《时代的儿女》、《女儿经》、《到西北去》等。并翻译苏联《电影脚本论》、《电影结构论》等著作。抗日战争期间,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合编《救亡》周刊;后到重庆,在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1945年在西安主编《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副刊《每周文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