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概率烈度
1)  probability intensity
概率烈度
2)  Earthquake intensity occurrence probability
地震烈度发生概率
3)  Intensity excess probability curve
烈度超越概率曲线
4)  fire severity concept
火灾烈度概念
5)  probability density
概率密度
1.
A method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function for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基于估计概率密度函数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2.
Combining with linear corrosion development model,the evolution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buried pipeline's area corrosion ratio as service time increases i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otal probability formula.
利用马尔可夫过程,提出了管线腐蚀的发生模型,然后结合线性腐蚀发展模型,采用全概率公式,给出了埋地管线面积腐蚀率随服役时间变化时的概率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
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limit of machine tool chatter with the change of probability of the acceleration signal amplitude distributed in a certain rang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change of the acceleration signa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rom the stable cutting to instable cutting.
在研究切削过程从平稳到失稳的过程中振动加速度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加速度信号的幅值分布在某一指定区间上概率值的变化来确定机床稳定性极限的方法。
6)  density of probability
概率密度
1.
It is analyzed chaotic sequences generated by a widely studied discrete time dynamic system of mapped 3-Chebyshev,study the density of probability of chaotic sequences generated by 3-chebyshev.
讨论了一种离散时间动态系统(3阶Chebyshev)所产生的数字混沌序列,研究了它的概率密度,为满足数字通信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该混沌序列的数字实现方法。
补充资料: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 ,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1985年新疆乌恰地震造成的地裂

1985年新疆乌恰地震造成的地裂

表:中国地震烈度表

表:中国地震烈度表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D0984_4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