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壮泰
1)  Zhuang &Thai
壮泰
2)  Zhuang-Tai People
壮泰族群
1.
Muang became a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Zhuang-Tai People.
"勐"的原义是"一片地方",后来衍生出"城镇、国家"的新意,成为了壮泰族群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
3)  the Zhuang and Thai languages
壮语和泰语
1.
The source of the Zhuang and Thai languages are the same, so their kinship terms are similar to some degree .
壮语和泰语同源,其亲属称谓具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由于壮、泰两族分离有一、两千年之久,在不同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壮、泰语亲属称谓又有所不同。
4)  The Zhuang-Thai ethnic groups migration
壮泰族群迁移
5)  The Origin of the Zhuang-Thai Ethnic Groups
壮泰族群的渊源
6)  heroic [英][hə'rəʊɪk]  [美][hə'ro·ɪk]
补充资料:壮语
壮语

    属汉藏语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原称僮语。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分几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很广,使用人数占壮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无送气声母,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壮语除单纯声母还有腭化、唇化声母;有 6个元音韵母和9个韵尾。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元音的对立。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音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壮语没有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的修饰语一般在名词后面,只有数量修饰语(“—”除外)在被修饰语的前面,指示词都在句子的最后面。句子中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和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在没有正式通行的文字以前,壮族人使用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壮字来记录民歌、人名和地名等,但这种方块壮字没有经过系统整理,各地不尽一致。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81年修改后全部采用拉丁字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