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下油砂山组
1.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the Neogene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in Hongliuquan—Yuedong area,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跃东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2.
The carbonate rock in the Huatugou oilfiel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op of the Shangganchaigou Formation and the base of the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interbedded with sandstone and mudstone.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部 ,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单层厚度 0 。
5) Upper Youshashan Formation
上油砂岩组
6) Youshashan oilfield
油砂山油田
1.
Scaling type of pipe line in Youshashan Oilfield and its origin analysis;
油砂山油田管线结垢类型及成因分析
2.
The XIII-I oil measures in Youshashan oilfield normally assume anticycle depo.
油砂山油田育—Ⅰ油组总体为向上变浅的反旋回沉积。
补充资料:吴组缃
吴组缃(1908~1994) 中国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祖襄 。安徽泾县人。1994年1 月11日卒于北京。1929 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毕业。在大学期间,研读社会科学著作,参加反帝大同盟和左翼文化团体社会科学研究会,写作和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如 《离家的前夜》、《官官的补品》、《菉竹山房》、《黄昏》、《田字金银花》、《 一千八百担》等。1934年发表《天下太平》、《樊家铺》等作品。这些作品分别收入《西柳集》和《饭余集》。其代表性作品大多描写农村剧变中的各种人物动态和矛盾纠葛,富有时代特征。1935年受冯玉祥之聘,担任其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1941年发表长篇小说《鸭嘴涝》(又名《山洪》),之后又发表《铁闷子》等短篇小说 ,反映农民 、士兵抗日意识的觉醒。1942年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教师。1946年随冯玉祥赴美国访问。1947年以后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及中国古典小说。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