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onglishu cataplasm
痛立舒巴布膏
2) Tongjing-shu babu sticking plaster
痛经舒巴布膏
1.
Conclusion: The formulation of Tongjing-shu babu sticking plaster is resonable and its preparatio.
目的:确立痛经舒巴布膏最佳制备工艺。
3) Diedazhitong cataplasm
跌打止痛巴布膏
4) Jingbutong Babugao
经不痛巴布膏
1.
Determination of augenol of Jingbutong Babugao by gas chromatography;
气相色谱法测定经不痛巴布膏中丁香酚的含量
5) The Ba Bu dissipation blood clot and pain-relieving cream
散瘀止痛巴布膏
6) Ruzeng Xiaotong Babu Plaster
乳增消痛巴布膏
1.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 new preparation of a compound of ChineseMedicine, Ruzeng Xiaotong Babu Plaster, which is effective on galactophorehyperplasia.
目的:通过乳增消痛巴布膏剂的研究,为乳腺增生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中药外用新制剂,以探讨中药巴布膏剂应用的合理性。
补充资料:舒巴特,C.F.D.
德国政论家、诗人。1739年 3月26日生于施瓦本渥伯松特海姆一平民家庭。童年时代就显出音乐才能,在学校学习时酷爱文学,立志当诗人。1758至1762年在埃朗根大学学习神学,后因病辍学,在故乡阿仑手工业工人中组织乐队和合唱,与下层平民来往。1764年因音乐才能出众,被推荐到路德维希堡任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的宫廷乐师。1772年因自由思想和倔强性格,被驱逐出境。此后,他在南德各地以演奏音乐糊口。1774年在奥格斯堡定居,创办《德意志纪事报》,对宫廷教会的暴政作无情的揭露和批评,遭到统治者忌恨。1775年冬被信奉天主教的市政当局逐出奥格斯堡,迁居乌耳姆,继续办报。1777年被欧根公爵诱捕,罪名为"胆敢攻击人间一切王公贵族",在霍恩阿斯贝格被囚禁10年。在狱中写成自传《舒巴特的生活和思想》(1791~1793)和诗集《狱中诗抄》(1785)。1787年出狱后,宫廷任命他为宫廷诗人和斯图加特剧院总管,允许继续办报。1791年10月10日在斯图加特去世。
舒巴特的政论文发表在《德意志纪事报》 (1774~1778) 和出狱后办的《祖国纪事报》上。论文涉及当时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他揭露宫廷强制征兵,贩卖德国青年给外国当炮灰,谴责黑奴买卖,赞扬北美独立战争,欢呼法国大革命,支持波兰独立运动和俄国农民起义。他提倡民族自尊,讽刺贵族和市民中盲目模仿法国的"法国热"。他的政论文笔锋犀利,形式多样。
舒巴特的诗作有 800多篇,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浓厚的民间风格。他在狱中写的《王公墓室》(1780)、《行乞的士兵》(1783)、《海岬之歌》(1787)等诗篇对封建暴政进行了强烈的指责。《神话》(1774)一诗触犯了教会,被斥为渎神之作,在奥格斯堡当众焚毁。舒巴特早在赫尔德和歌德提倡民歌之前就用民歌体写诗。1753至1756年间写的《成衣匠之歌》具有民间幽默感,后被阿尔尼姆和布伦坦诺收入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中。他的《施瓦本农夫之歌》因其浓厚的民歌气息而脍炙人口。《鳟鱼》(1782)写得象一首地道的民歌,因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重新配曲而举世闻名。诗人在狱中写的一些动人的政治抒情诗如《囚徒》(1782)、《菩提树》(1783)等,抒发了他被囚禁后的悲愤心情。
舒巴特攻击贵族,但推崇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欢迎法国革命,但反对在德国实行这种革命。他在代表作《王公墓室》中表露出对"好王公"的幻想。他的政治目标是开明专制。
舒巴特大胆批评宫廷和教会,他在受迫害的一生中表现出坚强的精神,这都鼓舞了年轻一代,尤其是对席勒年轻时期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席勒的《强盗》就取材于舒巴特的短篇小说《关于人心的故事》(1766),《阴谋与爱情》取材于《海岬之歌》。席勒这两部剧作直接批判了当时的封建暴政,标志着狂飙突进文学有了质的飞跃。舒巴特为这飞跃开辟了道路。
舒巴特是当时全德知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歌曲作者,常为自己的诗歌谱曲。他还写过一篇论文《对音乐美学的一些想法》(1806)。
舒巴特的政论文发表在《德意志纪事报》 (1774~1778) 和出狱后办的《祖国纪事报》上。论文涉及当时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他揭露宫廷强制征兵,贩卖德国青年给外国当炮灰,谴责黑奴买卖,赞扬北美独立战争,欢呼法国大革命,支持波兰独立运动和俄国农民起义。他提倡民族自尊,讽刺贵族和市民中盲目模仿法国的"法国热"。他的政论文笔锋犀利,形式多样。
舒巴特的诗作有 800多篇,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浓厚的民间风格。他在狱中写的《王公墓室》(1780)、《行乞的士兵》(1783)、《海岬之歌》(1787)等诗篇对封建暴政进行了强烈的指责。《神话》(1774)一诗触犯了教会,被斥为渎神之作,在奥格斯堡当众焚毁。舒巴特早在赫尔德和歌德提倡民歌之前就用民歌体写诗。1753至1756年间写的《成衣匠之歌》具有民间幽默感,后被阿尔尼姆和布伦坦诺收入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中。他的《施瓦本农夫之歌》因其浓厚的民歌气息而脍炙人口。《鳟鱼》(1782)写得象一首地道的民歌,因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重新配曲而举世闻名。诗人在狱中写的一些动人的政治抒情诗如《囚徒》(1782)、《菩提树》(1783)等,抒发了他被囚禁后的悲愤心情。
舒巴特攻击贵族,但推崇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欢迎法国革命,但反对在德国实行这种革命。他在代表作《王公墓室》中表露出对"好王公"的幻想。他的政治目标是开明专制。
舒巴特大胆批评宫廷和教会,他在受迫害的一生中表现出坚强的精神,这都鼓舞了年轻一代,尤其是对席勒年轻时期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席勒的《强盗》就取材于舒巴特的短篇小说《关于人心的故事》(1766),《阴谋与爱情》取材于《海岬之歌》。席勒这两部剧作直接批判了当时的封建暴政,标志着狂飙突进文学有了质的飞跃。舒巴特为这飞跃开辟了道路。
舒巴特是当时全德知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歌曲作者,常为自己的诗歌谱曲。他还写过一篇论文《对音乐美学的一些想法》(180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