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hetorical cognition
修辞认知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swer for reference to a question in the test of Chinese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2003 which requires the examinees to define heredity,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two pathways the speaker might take to cognize the world: conceptual cognition and rhetorical cognition.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
2.
The cognition of semantic deviation is the choice on the part of the cognitive subject,either as a result of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sememe in the natural language,or a result of rhetorical cognition of subsememe or zero sememe.
后者的认知行为伴随着认知主体的认知选择:或依据自然语言义位的概念认知;或依据亚义位/空义位的修辞认知,这种认知选择出自相关的动因,受制于相应的语用环境。
3.
By constantly creating context differentia,the writer of ChuangTzu implies his rhetorical cognition to draw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thus attempting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ve effects.
在《庄子》这一文本中,作者正是常常通过语境差的设置以暗示或寓意其修辞认知,并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思索,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3) cognitive rhetoric
认知修辞
1.
In the cognitive rhetoric, we often find some contrary an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 rhetoric of fiction
小说修辞
1.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is an activity that the author uses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s, skills and tacticals to control the readers reaction, persuade them to accept their ideas,then at last build their intercommunion.
小说修辞是小说家为了控制读者的反应,“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价值观念,并最终形成作者与读者间的心照神交的契合性交流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的相应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活动。
5) rhetorical isomorphs
修辞同构
6) synonymous rhetoric
同义修辞
1.
The synonymous rhetoric is one new branch of rhetoric, and the study about it starts from Russian linguistics.
同义修辞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它最早兴起于俄国的语言学研究,它是以同义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同义内容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比较分析,以判断表达的孰优孰劣,并使表达更趋精准完善的语言活动。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