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MoO_3纳米带
1)  MoO_3 nanobelts
MoO_3纳米带
1.
a -MoO_3 nanobel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out any surfactant or template.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没有任何催化剂和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合成了正交相三氧化钼(α-MoO_3)纳米带,测量了α-MoO_3纳米带和体材料的光吸收特性。
2)  Co-MoO_3 nanobelts
Co-MoO_3纳米带
3)  nanobelt
纳米带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Nanobelts via The Reaction Between Zinc Acetate and Polyvinyl Alcohol;
聚乙烯醇辅助合成ZnO纳米带及其表征
2.
TEM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Ni(SO_4)_(0.3)(OH)_(1.4) nanobelts during ex-situ heat treatment and in-situ electron irradiation;
离线热处理和原位电子辐照下羟基硫酸镍纳米带结构演变的TEM研究
4)  Si_3N_4 nanobelts
Si_3N_4纳米带
1.
The growth mechanism for the single-crystalline Si_3N_4 nanobelts was proposed.
通过催化剂辅助有机前驱体热解,合成了单晶Si_3N_4纳米带。
5)  Carbon nanoribbons
碳纳米带
1.
Carbon nanoribbons(CNRs) are obtained by Fe catalyz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a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C_2H_2 as carbon source.
以乙炔(C2H2)为碳源,铁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碳纳米带。
6)  Nanobelts
纳米带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c Ni-doped TiO_2 Nanobelts;
室温铁磁性Ni~(2+)掺杂TiO_2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2.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Magnesium Borate Nanobelts;
硼酸镁纳米带的制备、结构和生长机理
3.
Synthesis and mechanism of single-crystal silver nanobelts;
单晶银纳米带的合成与机理分析
补充资料:Mo
mo
mo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缩写,是指利用激光与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记录信息的光磁盘。mo盘用来存储信息的媒体与软磁盘相似,但其信息记录密度和容量却比软磁盘高的多。这是由于记录时在盘的上面施加磁场,而在盘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场作用于盘面上的区域比较大,而激光通过光学系统聚焦于盘面的光点直径只有1~2微米。在受光区域,激光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使磁性层受热而变的不稳定,即变的易受磁场影响。这样,在直径只有1~2微米的极小区域内就可记录下一个单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记录方式存储一个单位的信息时,要占用相当大的区域,因而磁道也相应变宽,盘上记录信息的总量也就很小。

mo盘片虽然比硬盘和软盘便宜和耐用,但是与cd-r盘片相比就显得比较昂贵了。mo的致命缺点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驱动器读出,因而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交换和数据分发的要求,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不发达的地方,这一问题日驱突出和严重。

元素符号: mo 英文名: molybdenum 中文名: 钼

相对原子质量: 95.94 常见化合价: +2,+3,+6 电负性: 2.16

外围电子排布: 4d5 5s1 核外电子排布: 2,8,18,13,1

同位素及放射线: mo-91[15.5m] mo-92 mo-93[3500y] mo-94 mo-95 mo-96 mo-97 *mo-98 mo-99[2.74d] mo-100 mo-101[14.6m]

电子亲合和能: 114 kj·mol-1

第一电离能: 685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558 kj·mol-1 第三电离能: 2618 kj·mol-1

单质密度: 10.22 g/cm3 单质熔点: 2617.0 ℃ 单质沸点: 4612.0 ℃

原子半径: 2.01 埃 离子半径: 0.59(+6) 埃 共价半径: 1.3 埃

常见化合物: moc moo2 mof6

发现人: 舍勒、埃尔姆 时间: 1778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希腊文:molybdos(铅)。

元素描述:

坚硬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见于辉钼矿(mos2)和钼铅矿(moo4pb)中。

元素用途:

钼的合金通常应用于飞机、导弹,以及锅炉钢板的保护层里。

mo,message original的缩写,意为短信上行

分子轨道理论(mo法)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价键理论着眼于成键原子间最外层轨道中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化学键时的贡献, 能成功地解释了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如能考虑成键原子的内层电子在成键时贡献, 显然更符合成键的实际情况。1932年,美国化学家 mulliken rs和德国化学家hund f 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目前, 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1.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在分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用相应的分子轨道波函数ψ(称为分子轨道)来描述。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 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2)原子轨道的名称用s、p、d…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的名称则相应地用σ、π、δ…符号表示。

2.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lcao)而得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