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ZnO纳米带
1)  ZnO nanobelt
ZnO纳米带
2)  ZnO nanocombs
ZnO纳米带梳
3)  Sn-doped ZnO nanobelts
Sn掺杂ZnO纳米带
1.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 of Sn-doped ZnO nanobelts
Sn掺杂ZnO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4)  nano-ZnO
纳米ZnO
1.
Synergistic Effect of Doped ZnOw with Nano-ZnO on Property of PP Composite;
掺杂型ZnOw/纳米ZnO并用对PP性能的影响
2.
Impacts of nano-ZnO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C nylon;
纳米ZnO对MC尼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Study of nano-TiO_2/nano-ZnO hybridization on interior wall coating;
纳米TiO_2/纳米ZnO杂化改性内墙涂料的研究
5)  ZnO nanowires
ZnO纳米线
1.
Field emission of MWCNT/ZnO nanowires composite film cathode;
MWCNT/ZnO纳米线复合阴极薄膜的场发射特性
2.
The growth of ZnO nanowires under electric field and field emission property;
ZnO纳米线在外加电场下的生长及场发射性能
3.
Study on the gas sensitivity property to alcohol of Ag doped ZnO nanowires;
Ag掺杂ZnO纳米线酒敏性能的研究
6)  nano ZnO
纳米ZnO
1.
The Effect of Nano ZnO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Catalyst Activity of H_4SiW_(12)O_(40)-La_2O_3 /Nano ZnO∶γ-Al_2O_3;
纳米ZnO对催化剂H_4SiW_(12)O_(40)-La_2O_3/纳米ZnO∶γ-Al_2O_3表面结构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2.
Zn~(2+) transformation rate during preparation process of nano ZnO;
纳米ZnO制备过程中Zn~(2+)转化率的研究
3.
Study on Mechanical and Aging Performances of Nano ZnO/UPR Composites;
纳米ZnO/UP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老化行为研究
补充资料:Zno

氧化锌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号 1314-13-2

中文名称 氧化锌

英文名称 zine oxide;zine white

别 名 锌白;锌氧粉

分子式 zno 外观与性状 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无气味

分子量 81.37 蒸汽压

熔 点 1975℃ 溶解性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氢氧化钠水溶液、氯化铵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5.60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作油漆的颜料和橡胶的填充料。医药上用于制软膏、锌糊、橡皮膏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氧化锌烟尘引起锌铸造热。其症状有口内金属味、口渴、咽干、食欲不振、胸部发紧、干咳、头痛、头晕、四肢酸痛、高热恶寒。大量氧化锌粉尘可阻塞皮脂腺管和引起皮肤丘疹、湿疹。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9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与镁、亚麻子油发生剧烈反应。与氯化橡胶的混合物加热至215℃ 以上可能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双硫腙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火焰原子吸收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工作服。小心扫起,避免扬尘,倒至空旷地方深埋。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建议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火声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