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表现主义戏剧
1)  Expressionism Dramas
表现主义戏剧
1.
Expressionism Dramas show very evident introversion characteristic which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s.
表现主义戏剧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内倾化审美追求,对以后的戏剧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  expressionistic skills
表现主义戏剧技巧
3)  New-realist Drama
新现实主义戏剧
1.
A Stone Thrown into the Lake——On British New-realist Drama;
一石惊破水中天——浅谈英国新现实主义戏剧
4)  realistic drama
现实主义戏剧
1.
The longevity of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realistic drama is due to its social value as well as its exclus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ymbolization of image, stylistic fantasticism, internalization of soul.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戏剧长演不衰,除其较高的社会价值之外,还在于独具的艺术特质。
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listic drama of the two world famous dramatic authors:Ibsen and Чехов,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listic drama,the stress of discussion being on the influence of Ibsen′s social problem plays on “May 4th”problem plays and Чехов′s life plays on Chinese 1930′s and 1940′s drama.
本文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易卜生、契诃夫两位世界戏剧大师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之对于中国“五四”问题剧、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之对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
5)  view of realistic drama
现实主义戏剧观
1.
He had been sticking to the view of realistic drama since the he started being engaged in drama creation whos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artistic reliability, faithful description of the seriousness of life.
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戏剧观的。
6)  surrealism drama
超现实主义戏剧
补充资料:表现主义戏剧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19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极盛于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后。
  
  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他们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这派剧作家不满于对外在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言行的模写而表现其"深藏在内部的灵魂",要求丢弃人的个性而表现其原始性的"永恒的品质"。在表现派剧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潜意识的开掘,并把它"戏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派剧作家借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各种象征手法,同时往往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主观表现方式。
  
  在舞台表演上,表现主义戏剧长于用灯光变幻造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幻效果,并喜用各种歪曲变形、抽象的舞台美术手段,以造成强烈的震撼观众心灵的舞台效果。
  
  中国在20年代有些剧作家,也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郭沫若就曾赞扬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并创作出一些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剧本。
  
  表现主义戏剧的主要剧作家及代表作品有瑞典J.A.斯特林堡(1849~1912)及其《去大马士革》(1898)、《鬼魂奏鸣曲》(1907);德国G.凯泽(1878~1945)的《从清晨到午夜》(1916);E.托勒尔(1893~1939)的《群众与人》(1921);捷克斯洛伐克 K.恰佩克(1890~1938)的《万能机器人》(1920);美国E.奥尼尔(1888~1953)的《毛猿》(1921)、《琼斯皇帝》(1920)等。另外,德国 B.布莱希特(1898~1956)、F.沃尔夫(1888~1953)等人的早期剧作也曾深受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
  
  表现主义戏剧对其后的超现实主义戏剧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它的非理性化倾向,后来被超现实主义戏剧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已经衰落了。但是,它对人的灵魂的深入开掘,以及为表现人的灵魂而运用的各种主观表现方式,都为当代戏剧家所吸收、借鉴,推动了当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