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宋代笔记
1)  Song notes
宋代笔记
1.
This writer has searched through nearly 500 kinds of Song notes and organized music literature in 200,000 words that are scattered among the notes.
笔者搜阅宋代笔记近五百种,整理其中零散的音乐文献20万字,从撰述特点和叙述内容两个方面,考察这些文献的史料价值。
2)  Songdɑi bijiwen
宋代笔记文
3)  record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唐宋笔记
4)  the writers notes in Song Dynasty
宋笔记
5)  the Notes of Song Dynasty
宋人笔记
1.
There are plentiful lexical materials and theoretical recordings in the Notes of Song Dynasty.
宋人笔记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对象。
6)  pen jottings in the Five Dynasties
五代笔记
补充资料:宋代笔记文
      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之"笔"即文笔之分的"笔",意谓散记、随笔、琐记。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此体,其渊源还可以远溯至东汉。唐代笔记已多,到宋代又有发展。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的,则始于北宋宋祁的《笔记》3卷。
  
  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这一部分笔记,首先值得重视。
  
  宋初士大夫,有一些五代旧臣,熟知唐五代的故事,所以他们所撰笔记,于此为详。如郑文宝的《南唐近事》和《江南余载》、张洎的《贾氏谈录》、钱易的《南部新书》,是这类笔记中较著名的作品。仁宗以后,笔记作者日众,始偏重于辑录当代轶事、朝廷故实。北宋人的笔记,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杂录自宋太祖到宋神宗时故事,就以有关国家大政的叙述为多,一般皆详其始末,颇似史体。欧阳修的《归田录》2卷,和《涑水纪闻)内容近似,而间杂着一些诙谐、戏谑的记载。据说是因书成时,神宗索阅,而有所删除,故将此类补入,以增篇幅。其中故事,或与《涑水纪闻》所述略有异同;但得之亲身经历的可信材料,还是不少。
  
  李的《师友谈记》和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也是北宋史料笔记内较好的作品。李廌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张耒等人交游,记其谈论而成是书,故以《师友谈记》为名。其中材料,大都确实可据。如谓苏轼中制举后,英宗欲使知制诰,宰相韩琦以为骤加擢用,适足累之,乃改授直史馆,即为李听苏轼自述的。《渑水燕谈录》所记。都是哲宗绍圣以前的杂事,按类分17门,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所述北宋的轶闻,颇多可采。其他北宋人笔记,如王君玉的《国老谈苑》,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杂事;范镇的《东斋记事》,多叙后蜀事;张耒的《明道杂志》多述黄州事及论诗文之语;范公偁的《过庭录》多记北宋士大夫轶闻及其先人事;王的《道山清话》,多载苏轼、黄庭坚、秦观诸人言论;彭乘的《墨客挥犀》,辑录宋代的轶事以及诗话、文评;各有可取之处。
  
  南渡的士大夫,喜追述北宋旧闻,如朱弁的《曲洧旧闻》、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均成书于南宋初年,记北宋事,尚称信实。但南宋人笔记,以叙南渡以来朝政得失和士大夫言行的为最可取,于一事之始末细节,往往述说甚详,为史传所不载。如王明清的《挥麈录》、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岳珂(岳飞之孙)的《桯史》等。
  
  有关文学的记叙评论,也散见于各家笔记。如苏轼的轶闻,在赵令畤的《侯鲭录》和何薳的《春渚纪闻》中所载甚详。苏轼在昌化遇春梦婆故实,即出《侯鲭录》卷七。他作诗画事,《春渚纪闻》卷六所述,多他书所未载。《侯鲭录》卷五辨唐代传奇《莺莺传》材料,引证丰富,为后人所取资;卷一谓白居易《琵琶行》的"曲罢曾教善才伏"一句内的"善才"为元和中善弹琵琶的曹保保之子,亦足供考证。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论李清照的〔永遇乐〕、〔声声慢〕诸词,赞赏备至,可见南宋人对这位女词家的评价。其他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宋高宗之奢侈、昏庸,秦桧之擅权跋扈以及朝参拜舞之制,都有参考价值。而论诗之语,每多精辟。周密的《齐东野语》,着重记南宋的朝廷大事;而谈书画、叙琐闻的一些内容,也颇有助于研究艺文。如卷二十述天台营妓严蕊被朱熹系狱折磨一节,即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的"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故事所本。周密的另一笔记《癸辛杂识》,内容较为琐屑,但其中一些轶事、遗文,亦有可取之处。
  
  其他宋代笔记,有偏重于诗论、文评的,如赵令畤的《侯鲭录》、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有专门编辑旧文的,如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有以谈典制、故实见长的,如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叶梦得的《石林燕语》等。
  
  随着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的繁荣,宋代出现了专门记叙都市生活与风俗习惯的笔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就是这类著作。除《东京梦华录》追述北宋汴梁的情况外,其他四书,皆写南宋的临安。材料有的采自地方志和其他杂书,有的出于作者的见闻。
  
  宋代笔记,往往记事与考辨间杂,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即二者并著,本为"丛谈"性质,而考辨多精,故可列入考据一类。沈括学识渊博,熟悉当代的掌故,对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等,无不通晓,《梦溪笔谈》的内容,在宋人笔记中最为广泛。到了南宋,随着考据辨证之学的兴盛,这类笔记才重点突出,渐趋专门,各显所长。如洪迈的《容斋随笔》,虽兼论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文词语,而以关于史学者为最可采。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也以考订史事的部分为精华。王观国的《学林》,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他书中文字的形音义,兼释名物。其他如黄朝英的《靖康缃素杂记》、孔平仲的《珩璜新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王楙的《野客丛书》、姚宽的《西溪丛语》等书,考证亦俱有可取。
  
  宋代的笔记小说,成就不高。志怪未脱前人窠臼。如洪迈的《夷坚志》,一味贪多,甚至抄录旧文,未免芜杂。传奇只是铺陈古事,水平不如唐人,但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比较来看,唐人笔记,有时与传奇难分界限,文字或仍为六朝骈俪之遗,尚见雕琢矜持之迹。宋代笔记,则公余琐记,林下闲谈,大都信笔直书,于朴实自然之中显露文采,蔚成一代风格,对后世笔记文有不小的影响。所书内容,也比唐人笔记涉及的范围更广。其中论诗文、谈书画等等,时见精辟见解;尤其是一些关于传说故事的记载,为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如吴淑的《江淮异人录》的"洪州书生"一条,叙成幼文在洪州遇到打抱不平、惩治恶少年的书生,神出鬼没,可见唐代传奇聂隐娘、昆仑奴这一类故事在宋代的发展演变。《夷坚志》丙志卷三的"杨抽马"一条,记有道术的杨望才的许多异事,即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的"杨抽马甘请杖"一回故事所本;丁志卷九的"太原意娘"一条,与宋平话《郑意娘传》内容相同,显出一源;材料都很可贵。宋人笔记的文学价值,是不逊于其史料价值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