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Local Novels of Ba Ren
巴人乡土小说论
2) The Criticism of ShiTuo s Local Color Novels
师陀乡土小说论
3) local novels
乡土小说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en Congwen and Fei Ming in the creation of local novels;
沈从文与废名在乡土小说创作上的差异
2.
The 1920 - 30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presented by the local novels of Lu Xun embodied their deviation from and rebellion against the feudal traditional culture after authors of the time had awakened, was permeated with sorrow and agony in "losing paradise" and sweetness and hope in "finding paradise again", and contained unique values in culture and cognition.
以鲁迅的乡土小说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体现了作家们觉醒后对封建传统文化的 背离和反叛,贯穿着"失乐园"的忧伤与痛苦和"复乐园"的甜蜜与希望,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认识价值。
3.
The creation of local novels in the twenties is extremely prosperous.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异常繁荣,其情感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腐败的政治制度的痛恨与憎恶,对国民性变态的悲哀与愤怒,对故乡与童年的思念与眷恋。
4) Rural Novel
乡土小说
1.
Metropolis Rural Novel or Metropolis Custom Novel?——A Challenge to a concept i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都市乡土小说”?还是“都市风情小说”?——对《(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中一个概念的质疑
2.
One of the prominent phenomen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1920s is the flourish of rural novels,which charactered themselves with melancholy, grief and dreariness.
乡土小说的兴盛,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突出现象。
3.
BaiLuYu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probes into rural culture and people.
《白鹿原》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扛鼎之作",选择乡村自身的立场,代表着乡村人、乡村文化的利益,从内部观看和描写乡村世界。
5) country novel
乡土小说
1.
The realistic spirit is the soul of country novel creation.
现实主义精神是乡土小说创作的灵魂。
2.
Chen Ying-zhen s country novels focus on common people and deeply care about their survival situation and circumstance.
陈映真的乡土小说创作以平民为关注焦点,对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和境遇以深切的关注与思考。
3.
In modern country novels,the writings of Xiang Bengui and He Shen are different in stylistic features.
在我国当代乡土小说名家的创作中,向本贵和何申的创作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的风格。
6) local novel
乡土小说
1.
Great social changes an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cal no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百年沧桑与文学记忆——简述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
2.
The local novels in the 1920s that the local writers created were on behalf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the literary world at that time,and there are more than academic evaluations.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作家所创作的乡土小说代表了当时文坛的最高成就,学界多有评价,但见仁见智。
3.
Most of Moyan s works are depict local life,in some way,novels of Moyan are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local novel history.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
补充资料:巴人
Baren
巴人
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王任叔,笔名除巴人外,还有屈轶、赵冷、碧珊等。浙江奉化人。因父亲早逝,家境贫苦。小学毕业后,入宁波第四师范学习。1920年师范毕业后,在宁波等地任小学教员时,接触到《新青年》、《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等进步刊物,对新文学运动发生兴趣。1923年开始文学活动,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和诗歌,并于同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先后从事工人运动和教员等工作。抗战爆发后,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编辑《译报》、《民族公论》等报刊,参加《鲁迅全集》的编辑和举办社会科学讲习所等工作,1941年去印度尼西亚,从事抗日活动和华侨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回国进入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印尼大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社长。1960年因写《论人情》一文受到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
巴人的文学创作,数量最大的是小说,短篇集有《破屋》、《殉》、《影子》、《监狱》、《在没落中》、《乡长先生》、《佳讯》、《皮包和烟斗》;中篇小说有《阿贵流浪记》、《证章》、《死线上》、《冲突》,另有去世后出版的长篇小说《莽秀才造反记》。
巴人早期的小说,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如短篇小说《疲惫者》,写浙东一个雇农,辛劳一生,在封建地主残酷的压榨中一无所得而沦为乞丐的遭遇。此后的作品,题材虽较前为宽阔,但工力未见有显著的突进。唯中篇小说《证章》,揭露30年代国民党政府官僚的腐朽生活,在艺术上颇有新的进展。
50年代执笔的中篇小说《冲突》,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展现了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浙东城乡的风云变幻,较之先前的作品更胜一筹。他的长篇小说《莽秀才造反记》,起笔于20年代。因生活动荡,时作时辍,50年代完成初稿,1984年出版。小说写19世纪末叶浙东农民“反教平洋”的抗暴斗争,地方色彩浓郁,是“五十年前一幅江南农村生活风俗画”。
巴人的杂文向以犀利泼辣著称,有《窄门集》、《边鼓集》、《遵命集》等,他在上海孤岛时期,用屈轶等署名的杂文,愤火恣肆,笔力遒劲,是痛击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为当时孤岛文化界和读者所传诵。50年代,他又以《况钟的笔》为题,对主观主义的领导作风击一猛掌,文字跌宕有致,畅达明快。
巴人在文学上另一成就是他的理论著作。30年代末写的《文学读本》,为当时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读物。建国初,修改增订,易名为《文学初步》,至1953年作大幅度修订,改名《文学论稿》。这是中国第一部力求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文艺理论著作。作者从新文学运动以来特别是从对40、50年代以来创作的剖析入手,在理论上给以概括和评述,资料丰富,对重要作品的论述几囊括无遗。但由于对众多的文学现象评述过细,理论上的严密构想不免显得不足。其次,在观点上因受苏联30年代后某些教条主义的理论影响,以及贯注着当时流行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狭隘见解,致使这本著作存留了一些明显的弱点。
除以上几个方面作品外,巴人还著有剧本《费娜小姐》、《杨达这个人》;散文集《邻人们》、《任生及其周围的一群》;以及《论鲁迅的杂文》、《鲁迅的小说》、《谈〈青年近卫军〉等》、《从苏联作品中看苏维埃人》等文学评论著作。
(许觉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