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隋唐歙州汪华平议
1)  Wang Hua in The Sui Dynasty
隋唐歙州汪华平议
2)  Sui-Tang Yangzhou Cheng yizhi
隋唐扬州城遗址
3)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
1.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Li family of Zhao-jun in Hebei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河北地区赵郡李氏活动略论
2.
Drawbacks of Public Relief-grain Granar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试论隋唐义仓在救荒中的弊端
3.
The Evolutionary Orientation of the Han Custom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4)  Sui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隋唐
1.
Inspection and Presentation on Korea Moved Hexi Area during Sui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隋唐时期高丽人入迁河西问题考述
2.
Sui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are the growing phase.
隋唐时期是古代类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类书的编纂情况、分类体系、分类思想等对后世类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5)  Sui and Tang Dynasty
隋唐
1.
A Discussion on Buddhism Zen s Impact on Confucianism in Sui and Tang Dynasty;
隋唐时期佛教禅宗对儒学思想的影响
2.
On Fei Tians Costume on the Fresc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y in Dunhuang;
敦煌隋唐壁画中飞天服饰的研究
3.
For the research of Gaogouli, there are two problems to study: One is Gaogouli s south migration to Korean Peninsula,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ason of Sui and Tang Dynasty go on expedition the Gaogouli power.
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一个是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另一个是隋唐征伐高句丽的性质和原因。
6)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ivileges in Two Jin Dynasties and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with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两晋南北朝与隋唐官僚特权之比较——从赃罪、除免官当的视角
2.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Prospects of Huaibei Area in the Period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
3.
The “Intermarriage” of The Beizhou Dynasty and the Music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北周“和亲”与隋唐音乐刍议
补充资料:隋唐扬州城遗址
      唐代南方的重要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原名吴州,隋开皇九年(590)改为扬州。7世纪时,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扬州居水陆要冲,成为当时物资转运的中心之一。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扬州的地位日趋重要,曾为大都督府和淮南节度使、淮南道采访使、盐铁转运使治所,并是当时中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
  
  抗日战争前,刘师培、罗振玉等人,曾收集和考证扬州出土的唐人墓志,见于《广陵冢墓遗文》和《国粹学报》中。抗日战争中,日本人安藤更生在扬州采集到古代的瓦和陶瓷标本,绘制了"扬州城附近要图",并写有《唐宋扬州城的研究》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扬州唐城作了全面调查,并对"子城"、五台山唐墓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试掘和发掘。
  
  唐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两部分,总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
  
  子城  亦称衙城,即官府衙门集中之地。建筑在蜀岗之上,可以控制罗城。子城是在吴邗城、楚广陵城、汉吴王濞城和东晋、刘宋的广陵城基础上兴修的。迄今尚有土垣城墙可寻,北到江家山坎,转向尹家桥头,再向南接北城垣而向西伸延,其南界为铁佛寺到观音山一线。据测城周约7000余米,从残垣可知城高约10米,四周环以深壕。城墙为夯土版筑,门阙及其附近为砖砌。已发掘的城北中段,出土有隶书阴文"北门壁"、"北门"和"城门壁"字砖,字体同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时代王氏、谢氏墓志上的字体较接近。砖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7.5厘米。这一城垣很可能是东晋时所筑的广陵城遗迹,至唐时仍延续使用。
  
  罗城  建筑在蜀岗之下的平原上,大部分埋在现代扬州城之下。城垣范围大致北起蜀岗以下,东近高桥、五台山,西在观音山、双桥向南,南抵渡江桥或通扬桥尚难确定。近年来配合工程建设,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遗物,其中包括金属熔铸、制骨、骨雕、贝雕和蚌雕等手工业作坊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唐代手工业的生产和分工,提供了实物材料。发现了唐代木船、古河道和桥梁,以及大量的各种釉色瓷器和生活用具,反映出扬州唐代的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兴盛。 还发现开成元年(836)大唐扬州惠照寺新修佛殿志、咸通十四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各种石雕佛像、菩萨像、动物像等,对研究唐代佛教在扬州的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罗城东郊的禅智寺遗址和五台山一带是唐人墓葬区,在林庄的唐墓中出土精美的彩绘陶俑,以及很多墓志,可能是唐代扬州一些达官贵人丛葬之地。
  
  

参考书目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集刊》第三集(扬州考古专辑),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