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rief Talk about Dance Nationalization
舞蹈民族化摭谈
2) national dance
民族舞蹈
1.
A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aerobics and the succession of national dance;
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探析
2.
The grand dance Yunan Images conducted by Yang Liping brings us both a dancing feast and thought on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Chinese national dance.
杨丽萍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给观众带来舞蹈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
3.
As part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sport and national dance are the two pieces of cultural gem, which were washed by history and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中国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 ,是经过历史淘洗沉淀下来的两块文化瑰宝 ,虽然它们现在有着明显区别的不同的社会活动模式 ,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呈交缚、分化、吸纳、共生的关系向前推进 ,通过对它们的历史渊源研究 ,从而为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别是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 folk dance
民族舞蹈
1.
Miracle Roots in Chinese Culture——on the charm of folk dance
植根于华夏文明土壤中的奇葩——谈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2.
As an enchanting flower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al cultures,folk dance is a miniature of life and work,and th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民族舞蹈是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the modern culture brings Guizhou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survival of folk dance,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s being lost with the evanishment danger.
贵州有着"民族之都"的美誉,随着旅游业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在带给贵州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生存基础,传统的生态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本文结合贵州省民族舞蹈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动作捕捉技术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舞蹈艺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制作流程,基本实现民族舞蹈的数字化保护。
4) Ethnic dance
民族舞蹈
1.
It argue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 order to project an image of a multi ethnic country,wants to change the people\'s impress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and hopes that the ethnic dances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displaying the "imagined community".
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5) The Folk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侗族民间舞蹈文化
6) national folk dance
民族民间舞蹈
1.
We should research further and discuss modern national folk danc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make full use of each national dance language and emphasize the value and trend of the three embodiment aspects of folk custom,promote to create making the present excellent works of nati.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蹈资源极为丰富。
2.
The national folk dances have a long history.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
补充资料:中国少数民族舞蹈
中国各少数民族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的总称。是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各自的经济文化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
历史渊源 各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一部分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部落间的战争和原始宗教等活动,一部分是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模拟鸟兽的舞蹈,佤族、景颇族的祭祀舞蹈,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古代狩猎、战争生活;赫哲族、鄂温克族的萨满舞、纳西族的东巴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藏族的羌姆和蒙古族的查玛是在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面具舞蹈;朝鲜族、维吾尔族的一些自娱性舞蹈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但已带有表演艺术的性质。
艺术风格 由于受历史传统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长期过游牧生活,舞蹈中常用骑马时出现的肩部活动,动作刚强,节奏激烈。南方农业区的壮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的舞蹈,常表现采茶、舂米、捞虾等劳动生活,动作柔和,节奏轻缓。从事稻田劳动的朝鲜族喜爱寓意长寿的白鹤,舞步柔韧,慢抬轻落,称为鹤步。地处丝绸之路的维吾尔族舞蹈,善于活动头、颈、臂、腰,面部表情细腻,不乏古西域乐舞遗风。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喜欢鹰,舞蹈中多见鹰的盘旋形象。傣族、藏族等民族以孔雀为吉祥的象征,故用不同类型的道具或用各种歌舞形式表现孔雀。这些舞蹈以不同的艺术形象与传统形式,表现出本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习惯,寄寓着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因而多姿多采,各具特色。 特点及类型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一直保持着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表演形式以歌舞、跳乐、鼓舞、道具舞、以乐伴舞为主。这几种形式既可独立表演,也可交叉进行。
歌舞是古代民间舞蹈──踏歌的遗风与发展,是各民族最普遍的舞蹈形式,又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弦子舞属于载歌载舞、歌舞相间的形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属于以歌伴舞的形式。
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保留多种习俗歌舞,用以颂赞祖先、 教育后代、倾述爱慕、 欢庆婚嫁、哀悼亡灵。如景颇族居民用目脑纵歌舞进行历史教育;佤族居民建成新房后,群众来跳贺新居舞;傈僳族、土家族居民用跳丧事舞和跳丧悼念亡者。
跳乐亦称跳月、跳弦、跳脚,是持乐器边奏边舞的形式,也可以合着乐曲跳舞。所用乐器有芦笙、葫芦笙、三弦、琵琶、月琴等。这种形式历史悠久,《诗经》中的"君子阳阳,左持簧",即古代关于持笙簧乐器跳舞的描述,秦汉前已盛行于南方。在西南地区苗、彝、壮、瑶、水、布依、拉祜各民族中广泛流行的芦笙舞,即是这种古老形式的发展,舞蹈动作偏重脚部,多见走矮步、快速踢脚。在民间常见用于驱恶禳灾、仪礼娱乐、传情择偶等活动中。近年来村寨间进行的大型娱乐竞技,促进了芦笙乐舞技巧的发展。
鼓舞分以鼓伴舞和击鼓而舞两种。鼓以特有的音色和节奏,在舞蹈中起重要作用。因取材造型不同,又有铜鼓舞、象脚鼓舞、木鼓舞、羊皮鼓舞、长鼓舞、手鼓舞之分,舞蹈动作各具民族特点。秦汉时,铜鼓已流行于南方,现在壮、苗、瑶、黎、水、彝各族,仍有以铜鼓伴奏的舞蹈,鼓者边奏边舞,舞者边歌边舞。象脚鼓是南方多种民族的乐器。傣族的象脚鼓舞随鼓的击打胯部扭动和跳跃动作较多。(见彩图)佤族的木鼓舞过去多见用于祭祀,羊皮鼓舞过去多见用于羌族民间巫术活动。朝鲜族携大长鼓边击边舞,带表演性质;维吾尔族手鼓舞则是以手鼓伴奏的表演性舞蹈。
道具舞分为模拟鸟兽和一般两种。前者身着鸟兽道具模拟其动作,如阿昌族的龙舞、壮族的凤舞、彝族的狮舞、藏族的牦牛舞等,多模拟本民族喜爱的动物形象,其渊源和"百兽率舞"的图腾舞蹈有关。一般道具舞以劳动生活用具如刀、盅碗、扇子等为道具,以增强舞蹈的形象、节拍和音响效果,能创造出徒手时难以达到的意境。如景颇族、塔吉克族的刀舞,黎族的草笠舞,蒙古族的盅碗舞,彝族的烟盒舞,傣族的蜡烛舞等。这些民间舞蹈已成为有关民族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另外,在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民间还常见用各种民族乐曲伴奏的舞蹈形式,维吾尔族的多朗舞是用多朗木卡姆(大型套曲)伴奏的。乐和舞的分立,促进了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经过艺术加工后,艺术水平有了提高。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舞蹈,如蒙古族的安代舞,壮族、瑶族的师公舞,巴山土家族的跳丧等,已剔除其糟粕,发展成新型集体舞蹈。现在50多个少数民族都已有自己的舞蹈艺术,涌现出许多舞蹈家,创作了独舞、群舞、大型歌舞及舞剧等优秀节目。
历史渊源 各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一部分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部落间的战争和原始宗教等活动,一部分是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模拟鸟兽的舞蹈,佤族、景颇族的祭祀舞蹈,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古代狩猎、战争生活;赫哲族、鄂温克族的萨满舞、纳西族的东巴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藏族的羌姆和蒙古族的查玛是在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面具舞蹈;朝鲜族、维吾尔族的一些自娱性舞蹈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但已带有表演艺术的性质。
艺术风格 由于受历史传统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长期过游牧生活,舞蹈中常用骑马时出现的肩部活动,动作刚强,节奏激烈。南方农业区的壮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的舞蹈,常表现采茶、舂米、捞虾等劳动生活,动作柔和,节奏轻缓。从事稻田劳动的朝鲜族喜爱寓意长寿的白鹤,舞步柔韧,慢抬轻落,称为鹤步。地处丝绸之路的维吾尔族舞蹈,善于活动头、颈、臂、腰,面部表情细腻,不乏古西域乐舞遗风。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喜欢鹰,舞蹈中多见鹰的盘旋形象。傣族、藏族等民族以孔雀为吉祥的象征,故用不同类型的道具或用各种歌舞形式表现孔雀。这些舞蹈以不同的艺术形象与传统形式,表现出本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习惯,寄寓着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因而多姿多采,各具特色。 特点及类型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一直保持着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表演形式以歌舞、跳乐、鼓舞、道具舞、以乐伴舞为主。这几种形式既可独立表演,也可交叉进行。
歌舞是古代民间舞蹈──踏歌的遗风与发展,是各民族最普遍的舞蹈形式,又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弦子舞属于载歌载舞、歌舞相间的形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属于以歌伴舞的形式。
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保留多种习俗歌舞,用以颂赞祖先、 教育后代、倾述爱慕、 欢庆婚嫁、哀悼亡灵。如景颇族居民用目脑纵歌舞进行历史教育;佤族居民建成新房后,群众来跳贺新居舞;傈僳族、土家族居民用跳丧事舞和跳丧悼念亡者。
跳乐亦称跳月、跳弦、跳脚,是持乐器边奏边舞的形式,也可以合着乐曲跳舞。所用乐器有芦笙、葫芦笙、三弦、琵琶、月琴等。这种形式历史悠久,《诗经》中的"君子阳阳,左持簧",即古代关于持笙簧乐器跳舞的描述,秦汉前已盛行于南方。在西南地区苗、彝、壮、瑶、水、布依、拉祜各民族中广泛流行的芦笙舞,即是这种古老形式的发展,舞蹈动作偏重脚部,多见走矮步、快速踢脚。在民间常见用于驱恶禳灾、仪礼娱乐、传情择偶等活动中。近年来村寨间进行的大型娱乐竞技,促进了芦笙乐舞技巧的发展。
鼓舞分以鼓伴舞和击鼓而舞两种。鼓以特有的音色和节奏,在舞蹈中起重要作用。因取材造型不同,又有铜鼓舞、象脚鼓舞、木鼓舞、羊皮鼓舞、长鼓舞、手鼓舞之分,舞蹈动作各具民族特点。秦汉时,铜鼓已流行于南方,现在壮、苗、瑶、黎、水、彝各族,仍有以铜鼓伴奏的舞蹈,鼓者边奏边舞,舞者边歌边舞。象脚鼓是南方多种民族的乐器。傣族的象脚鼓舞随鼓的击打胯部扭动和跳跃动作较多。(见彩图)佤族的木鼓舞过去多见用于祭祀,羊皮鼓舞过去多见用于羌族民间巫术活动。朝鲜族携大长鼓边击边舞,带表演性质;维吾尔族手鼓舞则是以手鼓伴奏的表演性舞蹈。
道具舞分为模拟鸟兽和一般两种。前者身着鸟兽道具模拟其动作,如阿昌族的龙舞、壮族的凤舞、彝族的狮舞、藏族的牦牛舞等,多模拟本民族喜爱的动物形象,其渊源和"百兽率舞"的图腾舞蹈有关。一般道具舞以劳动生活用具如刀、盅碗、扇子等为道具,以增强舞蹈的形象、节拍和音响效果,能创造出徒手时难以达到的意境。如景颇族、塔吉克族的刀舞,黎族的草笠舞,蒙古族的盅碗舞,彝族的烟盒舞,傣族的蜡烛舞等。这些民间舞蹈已成为有关民族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另外,在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民间还常见用各种民族乐曲伴奏的舞蹈形式,维吾尔族的多朗舞是用多朗木卡姆(大型套曲)伴奏的。乐和舞的分立,促进了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经过艺术加工后,艺术水平有了提高。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舞蹈,如蒙古族的安代舞,壮族、瑶族的师公舞,巴山土家族的跳丧等,已剔除其糟粕,发展成新型集体舞蹈。现在50多个少数民族都已有自己的舞蹈艺术,涌现出许多舞蹈家,创作了独舞、群舞、大型歌舞及舞剧等优秀节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