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notations on some words in Chang,ahan Jing
《长阿含经》释词
2) The Long Works of Hinayana Sutra
长阿含经
3) Aagama Sutra
《阿含经》
1.
Hetu-pratyaya (Principal and Subordinate Causes) Doctrine in Primitive Buddhism:Based on Four Chinese Aagama Sutra;
原始佛教“因缘”义考察——以四《阿含经》为中心
4) Uighur version of the Ekottaragama-sutra
杂阿含经
1.
Recently, a fragment of the Uighur version of the Ekottaragama-sutra unearthed from the Cave B53 in the North Area of Mogao Grottoes.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5) The Medium Works of Hinayana Sutra
中阿含经
6) Jingzhuan Shici
《经传释词》
1.
A Vindication of the Temporal Boundary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s in Jingzhuan Shici
《经传释词》语料断限辨正
补充资料:《长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原本失传。近代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各经出自何派传本,已无可稽考。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主要内容可分4部分:①总结和解释佛教的基本教理。概括教义的经有《十上经》、《增一经》和《三聚经》等。这些经将教义分门别类,按数字顺序排列。以简单列举为特点,所述教义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四禅、五蕴、缘起、十二因缘、无常、无我、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另外,着重解释教义的经文有《大缘方便经》,广释十二因缘之深义;《世纪经》,详释"此世、他世","六道"、三界三种轮回系列。与此类似的还有《清净经》、《自欢喜经》等;②叙述佛陀及其直传弟子们的修道和传教活动。《游行经》记述佛陀悟道、传教和涅槃的经过。《善生经》记述佛陀在传教过程中为长者子善生宣讲持家处世、敬事父母等六事。从该经可以看出,佛陀作为宗教导师并不脱离现实,但已具有超人的形象;③叙说佛陀本生与历劫等故事,旨在弘扬佛教,劝诫人们皈依三宝。这些叙说主要见于《大本缘经》、《转轮圣王修行经》和《典尊经》等;④驳斥外道(异教)。首先是驳斥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祭祀仪式和梵天至上论,见于《小缘经》、《阿摩昼经》和《究罗檀头经》等;其次是对印度古代唯物主义派别──顺世论的批驳,例如《弊宿经》专斥其"无他世",无业报轮回等观点;再次是对耆那教等苦行灭业论的批驳,以示苦行非正道,主要见于《阿儼夷经》、《清净经》和《散陀那经》等。此外,对其他外道的批驳散见于各经。在驳斥外道的同时,综述了当时各种宗教哲学派别的62种观点。列举了当时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派别,如"六师外道"。这些内容主要见于《梵动经》、《沙门果经》和《布吒婆楼经》等。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主要内容可分4部分:①总结和解释佛教的基本教理。概括教义的经有《十上经》、《增一经》和《三聚经》等。这些经将教义分门别类,按数字顺序排列。以简单列举为特点,所述教义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四禅、五蕴、缘起、十二因缘、无常、无我、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另外,着重解释教义的经文有《大缘方便经》,广释十二因缘之深义;《世纪经》,详释"此世、他世","六道"、三界三种轮回系列。与此类似的还有《清净经》、《自欢喜经》等;②叙述佛陀及其直传弟子们的修道和传教活动。《游行经》记述佛陀悟道、传教和涅槃的经过。《善生经》记述佛陀在传教过程中为长者子善生宣讲持家处世、敬事父母等六事。从该经可以看出,佛陀作为宗教导师并不脱离现实,但已具有超人的形象;③叙说佛陀本生与历劫等故事,旨在弘扬佛教,劝诫人们皈依三宝。这些叙说主要见于《大本缘经》、《转轮圣王修行经》和《典尊经》等;④驳斥外道(异教)。首先是驳斥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祭祀仪式和梵天至上论,见于《小缘经》、《阿摩昼经》和《究罗檀头经》等;其次是对印度古代唯物主义派别──顺世论的批驳,例如《弊宿经》专斥其"无他世",无业报轮回等观点;再次是对耆那教等苦行灭业论的批驳,以示苦行非正道,主要见于《阿儼夷经》、《清净经》和《散陀那经》等。此外,对其他外道的批驳散见于各经。在驳斥外道的同时,综述了当时各种宗教哲学派别的62种观点。列举了当时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派别,如"六师外道"。这些内容主要见于《梵动经》、《沙门果经》和《布吒婆楼经》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