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吐谷浑佛教论考
1)  Notes on the Tu-yu-hun s Budhism
吐谷浑佛教论考
2)  Tuyuhun
吐谷浑
1.
The Application of Dendrochro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 Tuyuhun and Tubo Tombs in Western Qinghai Area;
树木年轮在青海西部地区吐谷浑与吐蕃墓葬研究中的应用
2.
Study into the Origin of the Tus and Tuyuhun;
土族族源与吐谷浑——读吕建福先生新作《土族史》札记
3)  Tuguhun
吐谷浑
4)  the Tuyuhun tribe
吐谷浑人
5)  Tuguhun Ji
吐谷浑玑
1.
The epitaph of Tuguhun Ji was excavated in Mount Mangshan, Luoyang, which offers us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his lif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uguhun and Northern Wei dynasty.
吐谷浑玑墓志出土于洛阳邙山 ,它为研究吐谷浑玑生平及吐谷浑国与北魏王朝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6)  Tu Yu-hun Road
吐谷浑之路
补充资料:吐谷浑
吐谷浑

    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使用汉文。与北魏及南朝均有密切交往。6世纪中叶,其王夸吕自号可汗,都伏俟城(在青海湖西22.5千米)。591年,隋以光化公主妻其王。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复其故地。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40年,唐以弘化公主妻诺曷钵,加封青海王。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 ,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 ,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